仲春橄榄绿武都 ——?武都区油橄榄三年倍增行动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甘肃农民报 2021-03-30 00:56 大字

仲春时节的白龙江畔,果农们正在田间忙着管护橄榄树,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片浓郁的橄榄绿。

“一株油橄榄树,浑身都是宝。油橄榄果可以压榨成为橄榄油,压榨完之后的残渣可以用作肥料,橄榄叶还可以做成橄榄茶。而且由于橄榄树四季常青,树形美观,还可以制作成盆景,它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武都区油橄榄办主任赵海云介绍说。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虎伟

武都区是国际油橄榄协会(IOC)认定的油橄榄一级适生区。目前,武都区油橄榄种植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良种引进及试验示范走在全国前列,初榨油生产能力全国最大,涌现出了祥宇油橄榄等一批龙头企业,新产品研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我们这里山高路陡,过去种小麦、橘子收成差,还卖不出去。2003年响应政府退耕还林开始种油橄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近10年来,不仅路通了,而且村上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附近的加工企业直接进村收购油橄榄,脱贫路上它的贡献可真不小。”说起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经历,武都区外纳镇稻畦村村民茹小燕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武都区围绕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目标定位,把油橄榄作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组建专门工作机构,主抓引种试验、良种繁育、规划建园、栽培管护等工作,并成立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全国首个油橄榄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了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乡镇技术指导站,扎实推进油橄榄基地建设、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

同时,武都区采取“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协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加快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和产销对接,基地面积从2011年的18万亩扩大到现在的49万亩,油橄榄主产区的4.42万名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了稳定脱贫。配套建成16家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研发出食用橄榄油、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等十大类产品,惠及4.5万农户、21万余人,其中适生区人均增收2200元。

“启动油橄榄三年倍增行动,是进一步提高油橄榄产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它将进一步发挥武都区油橄榄‘独一份、特中特’的产业集群优势,使之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陇南市委副书记、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介绍。

今后三年,武都区将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对全区35万亩油橄榄低产园品种改良等方式。全市计划建成白龙江沿线100公里油橄榄绿色长廊,基本实现最佳适生区全覆盖,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同时,将建成油橄榄物流贸易中心、商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产业孵化园,进一步巩固提升油橄榄产业发展成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优势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闻推荐

陇南市妇联三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张卓宁)3月22日,市妇联三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在武都召开。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梁英出席会议并...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