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 对症拔穷根 访武都区坪垭藏族乡风和村第一书记、帮扶队队长田霖鸣

陇南日报 2020-12-03 08:22 大字

本报记者王坤见习记者刘万奇

冬日的阳光藏进云里,冷风刺骨,但走进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四处却弥漫着温暖、热闹的气息,老人们在广场上锻炼身体,小孩在院子里追逐嬉戏,一座座藏式小楼上空,炊烟袅袅……

“我是2017年10月开始驻村帮扶工作的,当时来的时候,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在修建。”在坪垭藏族乡风和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办公室,记者见到正在忙碌的田霖鸣。

田霖鸣是农发行陇南市分行派驻风和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队队长,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

风和村是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村之一,全村共有138户682人,贫困发生率高。田霖鸣介绍道,他刚进村帮扶的时候,风和村的建档立卡户有61户292人。留在村里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念过书,也没有什么技能,帮扶工作难度很大。

“既然来了就要沉下心来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一进村,田霖鸣就迅速开展实地调研,白天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农户,记录家庭情况、贫困原因,晚上在村干部家商量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

“让群众转变观念难度很大。”这是田霖鸣刚开始开展工作的感受。风和村和其他几个搬迁村一样,地处深山、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少量中药材,只有少数村民外出务工。

“风和村村民贫困的原因,除了山大沟深、产业滞后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勇气。大多数群众既不外出务工,也不谋发展,只守着山上几亩土地,入不敷出,生活贫困。”田霖鸣说。

田霖鸣一方面积极向农发行陇南市分行协调帮扶资金,为困难群众购置基本生活用品,努力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全力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但由于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这项工作起初并未取得成效。

多次的尝试让田霖鸣清楚地认识到,励志工作必须先行。为了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田霖鸣带领驻村帮扶队队员入户走访,为村民讲解党的惠民政策,让村民做政策的明白人。同时,组织村民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增强了村民的致富本领。

“我们购买了花椒树苗、修剪工具、化肥等,免费发放给村民,引导他们发展‘双椒’套种。动员单位职工购买农户的杂粮、猪、鸡等农特产品,多渠道助农增收。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鼓励他们通过双手勤劳致富,依靠才智干事创业,让群众在思想和习惯上实现脱贫……”

“如今,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从‘要我富’,变成了‘我要富’。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务工,今年就有300多人外出务工。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花椒和辣椒,收入可观。”田霖鸣说,现在很多村民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部分村民还把孩子送到县城去上学。

2019年,坪垭藏族乡实现整乡脱贫摘帽,风和村贫困村民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把该村位于安置区旁的土地进行平整,让村民们种些蔬菜,以增加收入。同时,对村上想要发展产业的村民继续给予扶持。”田霖鸣告诉记者。

据悉,自农发行陇南市分行帮扶风和村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5万余元。

新闻推荐

王建干下山记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本报记者冉创昌摄本报记者韩县银王建干,男,23岁,武都区坪垭藏族乡赵杨坪村村民...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