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师之名是他坚守的精神支柱记武都区三仓乡闹院小学教师杜占科

兰州晚报 2016-07-06 08:56 大字

山区的孩子面对镜头十分好奇。杜占科家里的灶具十分简单。杜占科为六年级的孩子上课。

六月的陇南山区郁郁葱葱,距武都城区百余公里的三仓乡闹院村,几只大白鹅在溪水旁悠闲地踱步。乡村公路旁的闹院小学同样宁静,和这所学校的名字没什么联系,并没有想象中学校里孩子们生龙活虎的景象。二楼的一间教室里,一位名叫杜占科的代课教师面对着仅有的三位学生正认真授课,空旷的教室里有些回声。尽管杜占科是一位代课教师,但他却是这所学校里唯一坚守的教师,他在这里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十三年。

为使命坚守清贫三十余载

1983年,杜占科高中毕业。当年,在这样偏远的山村里,高中毕业已是高材生了。加上乡村学校教师严重缺编,杜占科被聘为闹院小学教师。同样是偏远山村出身的杜占科深知山区的孩子求学不易,不少同龄人甚至是文盲,他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责任。此外,当时聘用教师的唯一报酬就是每年300斤的口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家庭困难,再加上老师比较受人尊重,于是杜占科欣然踏上了这三尺讲台。

尽管三仓乡的行政区划属于武都区,但却在远离公路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当地2003年才通上电、2013年才通了水。在2012年乡村公路硬化之前,路况很差,去县城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境地。正因为这样的条件,这些年间曾分配来不少老师,但都没能留下来。只有杜占科才是唯一一位不走的老师,他也是唯一不能走的老师。由于长年生活在这个村里,他深得村民和家长的信任。他是一位老师,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是他的使命和责任。用他的话说,“大家都在看着我呢。”

杜占科的家在距学校约5公里远的山上。数十年来,他每天早上要步行一小时才能到学校,中午就在学校啃几口锅盔。杜占科在任代课教师以来,报酬从最初的每年300斤口粮到1986年每月15元(10月/年),到后来的每月40元(10个月/年)。起初生活还能过得去,可随着物价上涨、孩子上学、父母生病,这些微薄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了。看着同村人出外打工,几天就能挣自己全年的收入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寒暑假请儿子补课来提高教学水平

2008年的秋季,学校新分配来两名老师,杜占科终于可以放心地走了。他下决心要离开学校外出打工。消息传开,学生们把杜占科堵在了办公室。“杜老师,您不走好不好?你走了谁给我们上课啊。”有的孩子在悄悄掉眼泪……杜占科鼻子一酸,那一刻他才知道,不仅孩子们离不开他,他也同样离不开孩子们。此后当他每每信念动摇的时候,那群孩子天真和渴求的眼神就浮现在眼前。

用杜占科的话说,他成了村里最穷的人。每当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和他打招呼,他的心头都会涌上一丝自卑。但是当学生喊他一声熟悉的“杜老师”时,他的心里就充满了阳光。家长的信任,孩子的期待,以及对家乡始终不渝的热爱和对乡村教育的不舍,让他一直坚守了33年。

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给孩子传授新的知识,杜占科自学通过了《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并考取了《小学校长上岗证》,寒暑假期间让上师范的儿子给他补习功课,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山区的信息闭塞,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大山以外的世界,他就经常给孩子们念报纸,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教过的学生超过千人,其中有的走进大学校园、有的事业有成。

积极倡导筹建乡村幼儿园

也正是因为他的坚守,这所学校才一直留存至今,为临近三个村子的孩子提供就近入学的便利。但是,杜占科注意到,由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等都很重要,关系到孩子的后续发展。但村里的孩子到入学年龄直接进入小学,会出现诸多不适应的情况。显然,入学之前良好的家庭教育显得特别重要,他经常和学生家长谈心,让他们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能够接受学前教育,杜占科多次与学区和乡政府、村委会交涉,终于在2015年获得批准,在校园内增设幼儿园。但是由于闹院小学建在乡村公路旁,公路将校园和公共厕所隔开,上厕所将成为这些孩子们的安全隐患。为此,杜占科提出在校园内修建一所孩子们的专用厕所。尽管得到了批准,但这间厕所的修建却要杜占科主持修建,而且建成之前没有资金支持。这让杜占科有些犯难,多年来孩子上学、父母治病不仅花光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积蓄,而且还背着十多万元的债务,根本没有能力垫付修建厕所的钱。杜占科只能凭着自己的这张脸,向村里的熟人赊账。期间,因为学校旁村民侵占学校用地,在修建厕所的过程中发生纠纷,差点被村民拳头相向,令杜占科心寒不已。就这样,直到主管部门结清了所有工程款,杜占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如今,幼儿园的两间教室里共有28名不同年龄的孩子,尽管幼教师资无法和正规幼儿园相比,但这让杜占科看到了村里教育事业的希望。兰州晚报记者甘霖文/图

新闻推荐

娃娃鱼回家记

获救娃娃鱼有十多斤重娃娃鱼找到 “家”了8月2日,皋兰什川村民陶世界送娃娃鱼回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已是近年来黄河兰州段发生的第三起娃娃鱼被救事...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