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走在故乡的秦风里

天水日报 2014-04-27 13:40 大字

一片云儿来,一阵风儿刮。山花烂漫的秦地天水,就要把雨下。

就在这样一个季节,得知作家秦岭要组织天津画家去故乡采风,我毅然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路同行。喧嚣的大都市越来越远,而久违的故乡,越来越近。

我离开天水已有二十年,从沿渭河东行高校求学开始,悠悠岁月把一个天水女子变成了京津地区电视媒体人。每当亲爱的观众问我:“汝君,你是江南女子吗?”我答:“不,我老家在西部,那个遥远的地方,叫天水。”

一问又一答,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就像小舟一样在我脑海里起航。今天,我带着自己的云彩,轻轻地来,和津门的作家、画家一起,我们的采风地是天水一隅一个叫苏成的小村。渐次地,柳絮一样轻盈、绵密的秦风拥揽了我,我立即感受到那种与伏羲女娲、秦祖汉相、麦积烟雨关联的既粗狂又细腻、既平实又高贵的气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苏成,我品之又品,我举目四望;我让自己在田间地头的风中行走,我让思绪在左邻右舍的炕头轻扬……瞧!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女孩朝我走来,她自幼喜欢唱歌、跳舞,在解放路幼儿园、在解放路第一小学、在天水一中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儿……

那是我吗?我发现,走近故乡,同时也走近了自己。

苏成,如果不是这次采风,可能我也无缘于此。秦岭作为惯于西部农村题材的作家,他对故乡风物似乎有着天生的悟性。同在津门多年,我们一见如故。故乡人的善良、淳朴和直来直去不拐弯的秉性,让我们彼此欣赏。苏成山民则从另一面印证了秦地人的质朴和本色。这里的村民虽然远离大都会,却不封闭、保守,大大方方地接纳了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同行的一位画家告诉我,他们曾去天南海北的许多乡村采风,发现多被物质世界商业化,而秦地的小村,让他们意外。

我想,艺术家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种的意外。真正的艺术品,都是意外的产物。灵感,怎会空穴来风?只要行走大地,生活的所有秘密,必然是艺术家们的驿路梨花。苏成是多么的普通,但这里的一草一石,却都是苏成的。

享受了一夜的满天星斗,清晨,大山里飘起了密密的小雨。透明的雨滴,让苏成更加清灵。泥泞的小路,弯弯曲曲。雨滴在伞面上绽放成清爽而美丽的雨花儿,扑在脸上,像关于乡野的梅花篆字。我意外地发现了小村的池塘小学。雨中,它安详,它活跃,它富有生机。山里的孩子们包围了我,他们天真烂漫,他们无忧无虑,他们是秦地之子。我给他们讲课,和他们一起在雨中游戏。这是苏成给我的关于乡村新鲜而难忘的记忆。我知道,我心灵定格的这份记忆,远比相机要可靠,要温馨,要踏实。因为我的心灵张开了翅膀,当回到津门,我会让所有记忆合拢,因为它属于我的内心。当打开它,与之分享的,必是对秦地有眷恋的人。

眷恋,让我在秦风里的行走,仿佛长了眼睛。这一方山水曾经孕育了我的祖辈,祖父是陇南师范第一期毕业生,学址就近在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伏羲庙。我庆幸,我最早的文化启蒙竟是在中国文化的根脉上。而南山上飞将军李广的陵园,分明在俯瞰着秦地的子孙。当年杜甫留在千年古刹南郭寺的名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犹在耳畔。我高中的历史老师是个秦文化迷,开讲必插进一些秦人秦事,这让我们的课堂氤氲着既遥远又亲近、既虚幻又逼真的传统文化气息。人人都有故乡,但我的故乡,是不一样的故乡。

听秦岭说,津门美术家秦地之行的创作成果,将诞生一部画册。我相信,在津门喧嚣的夜晚,我会轻轻地打开它,回归宁静。

打开画册,那种秦风里的感觉,会继续。

(作者系天津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新闻推荐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 杨维俊介绍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兰州电【记者杨璟】1月29日晚,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专题记者会,邀请天水市市长杨维俊、白银市市长汪海洲、陇南市市长陈青向中央、港澳驻甘及省内各媒体介...

陇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