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承和弘扬秦腔文化艺术的摇篮 ——参观兰州金城关中国秦腔博物馆有感

兰州日报 2010-03-25 06:24 大字

今年年初,中国秦腔博物馆在兰州金城关正式落成,面向社会开馆迎客。我出生于陕西关中平原,成长在到处流曳着秦腔旋律的三秦大地,从小耳濡目染,对秦腔有着深厚的情感。参加工作后,行伍于绿色军营,虽数易其地,但一直不曾离开蕴育滋长秦腔的大西北,仍能时时听到熟悉的秦腔秦韵,秦腔情愫从未释怀。时至今昔,远离故土,岁值花甲,秦声难忘,情结未改。开馆之际,兰州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范文先生邀我参观,便欣然受邀前往。

中国秦腔博物馆坐落在兰州市白塔山山麓、黄河之滨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仿古建筑群的第二道平台之上,与巍巍白塔山毗邻,与百年铁桥相望,身后群山掩映,眼前河水潺潺,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绿瓦碧砖,古朴典雅,空凌厚重,韵味十足,氤氲着浓厚的文化情趣。

博物馆陈展面积2000余平方米,投资上千万元,收藏秦腔剧本1000余部,由序厅、演员篇、班社篇、音乐篇、剧目篇、舞美篇和观演篇7座展厅组成。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数字化高科技手段,通过三维空间,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古今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百戏之源、梆子戏鼻祖——秦腔艺术的多彩形式和丰富内涵,从文化的源头探求了秦腔艺术的发展史和强大生命力。内容纷呈,形式丰富,手段新颖,既能阅览秦腔发展的历史,又能参观秦腔演唱的道具行头,还能实地亲唱秦腔剧目,堪称目前国内最为优秀的地方戏曲专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随处可见秦腔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艺术价值和辉煌华章,翔实记录和演绎了秦腔粗犷、豪迈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步入序厅,两侧墙面上镶嵌的巨幅铜雕古朴典雅,分大秦之声、先民之情、义军之魂、花雅之争、古调独弹、百花齐放6个部分,详尽地追溯和诠释了秦腔的发展历史。古戏楼风格设计的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内,播放的三维动漫视频,更加详尽地对铜雕各个阶段的内容予以说明。

环视铜雕,凝视屏幕,我们仿佛看到风起云涌的历史长卷:秦人的祖先从陇南山林,迁徙关中大地,蕴育造化的是秦声;秦始皇刀戟纵横,扫合六国,征战的武士怒吼的是秦声;明末清初,李自成统帅的农民起义军唱的是秦声;清乾隆年间,魏长生赴京献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中国戏剧史上有了“华之争雅”,秦声有了高雅而粗犷的名字——秦腔。置身其中,不仅让游客了解了秦腔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在视听和感官上受到强大的震撼,感性和理性得到完美结合,引人入胜,探寻历史文化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

演员厅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影像文献资料,列举了秦腔衍变过程中涌现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各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直观且形象地把一代又一代秦腔人最优秀的文化艺术结晶展现给观众。穿越时空隧道,我们认识了清代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的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的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的名旦刘箴俗、人称“西北梅兰芳”的王天民、人称“秦腔正宗”的李正敏、何振中、宋尚花等。他们不仅是秦腔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也是秦腔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凭借高超的表演才能和对秦腔艺术的孜孜追求,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一代又一代的秦腔爱好者深深地记住了他们,被载入秦腔发展壮大的史册。

班社厅介绍了秦腔戏班子的由来,展现了秦腔发展史上最优秀的戏班子。在秦腔历经数百年的衍变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产生出了显示时代与艺术特色的代表性班社,较为著名的有陕西西安的易俗社、甘肃天水的鸿盛社、甘肃兰州的文化社等。秦腔班社组织健全,管理有序,对秦腔艺术的建树颇多,在秦腔的发展创新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剧目厅中央,塑造着戏剧大家关汉卿的雕像,四侧透明的玻璃柜子中,汇集了秦腔发展史上上千部传统剧本,一摞摞秦腔曲谱,令整个厅中书香扑鼻,既体现了秦腔的表演艺术,又完美地展现了她的文学艺术。令人惊叹的是,这上千部剧本全部由人工手抄而成,并以电子录入的形式同步展现给大家,只要游客在电脑触摸屏上轻轻一点,想要的剧本立即跃然呈现眼前。

音乐厅详尽介绍了秦腔伴奏所必需的乐器及每种乐器的作用,运用硅胶人像排列了秦腔演出时音乐伴奏者的坐位,并将每种乐器录入计算机,采用光感和数字化技术,只要激光笔轻轻一点,电子显示屏上随机出现相应演奏者及其所持乐器发出的音乐。一曲曲音乐片段,把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出来,或激扬,或低迷,苍凉悲壮,哀怨凄婉,触人神经,感人心弦。十余尊硅胶人像姿态各异,表情丰富,将其随剧情发展变化的面目表情和演奏时的投入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美感。

舞美厅陈列了数百件秦腔服饰,长袍短褂,龙冠凤辇,绸衣布衫,应有尽有,缤彩纷呈。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穿着装扮,观瞻件件原本没有高低贵贱的行头,我们仿佛看到封建农奴时期尊者的富丽堂皇和卑者的暗淡灰晦。

观演厅通过数字化手段,以三维成像方式,仿过去戏园景观,用动漫化和影像化的方式重现过去的演出盛况,真实再现众多的戏曲场景,包括实物造景、造像和古戏楼复原(微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秦腔的舞台表演艺术,体现了秦腔的博大繁荣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让参观者如同在听、在看一个传奇神秘的秦腔文化故事,有身临其境般的震撼。

博物馆还利用电子触摸屏、移动沙盘等,赋予观众宽广的想象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内还有音乐视听室,室内配备有摄像头,只要游客站在摄像头前拍下自己的照片,屏幕上演员的头像就会成为自己的,游客可以坐下来欣赏自己身着戏装的造型,聆听自己演唱名家唱段,徜徉在美妙秦腔表演之中!

漫步博物馆,墙上壁下,随处可见秦腔脸谱;室内室外,到处弥漫秦腔旋律,这是对秦腔文化最深刻的追溯和记忆。追溯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记忆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拭去岁月的烟尘,我们仿佛看到,秦腔,这棵古老的艺术奇葩,正在绽放着新的生命与希望。我深信,有中国秦腔博物馆这个摇篮,有许许多多热爱秦腔的人们,她的光芒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更加耀眼夺目、灿烂辉煌。

新闻推荐

甘肃省灾后重建国际合作项目进展良好

【本报讯】 5月19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由兰州交通大学承担的中国-意大利能源环境合作基金科技合作“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震后生活垃圾管理及紧急干预”项目培训会...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