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各梁:千年梦想将成真
本报记者 白 杨
2012年1月30日,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提出从当年开始,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工作,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
陇南的扶贫工作向前迈进一小步,全省的扶贫攻坚将要向前跨进一大步———这是甘肃扶贫史上多年来不争的事实!
因此,“联村联户”这一关乎全省百姓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的务实决策锤音刚落,便犹如一声春雷,响彻陇原大地,亮堂了占全省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陇南群众的心。
“二牛抬杠”的“光棍村”
那时候,没有到过陇南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陇南的农村有多贫困。因为贫困而出了名的礼县“下四区”,便是陇南贫困现状的典型缩影。
距离礼县县城80公里的沙金乡见各梁村,地处全县4大特困片区之一的白河片区,是全县高寒阴湿地区最为典型的一个贫困村。群众沿山梁分散居住在见各梁、老安子、大牙合等5个自然村,村子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
“南山对北山,一声能叫喘,走起来还得多半天。”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是群众对当地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那里的盘山道路长达10多公里,路陡、弯急,路面状况差,且泥石流频发,晴通雨阻,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所有的生活生产用品,均要依靠人背畜驼来解决。
当时,那里的百姓,90%还住着土坯危旧房,甚至个别农户居住在茅屋里。一旦赶上大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特别是群众饮水,晴天都在1公里之外的山泉汲水,雨天家家户户将水桶和锅盆摆在屋檐下,盛接雨水。见各梁村耕种的土地大多数为坡耕地,因此农机使用严重受限,当地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二牛抬杠”耕种模式。种植结构也十分单一,每户每年产出的小麦、洋芋及蚕豆,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口粮。
2011年,见各梁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158元。虽然土地多、种植面积大、人辛苦,但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基于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村外的姑娘都不愿嫁到见各梁上来。而见各梁上土生土长的姑娘,又不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过一辈子,纷纷嫁到了村外。见各梁村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光棍村”。
“瞅着瞅着心乏了,干着干着没劲了。”这句全村老少广为传唱的山歌,将见各梁村60多户人家的生活现状及生存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
致贫“病根”在哪儿
见各梁村的贫困程度到底有多深?当地群众算了一笔账,按照当下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不算劳动力成本,光种子和化肥等投入就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计算,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20元左右,除掉劳力以外的成本,每亩地才收入80元。如果家里没有劳力外出打工,种地收入就是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有位村民这样告诉记者:“当年的收入,别说一年到头老老小小换身新衣服,维持一家全年油盐酱醋的开销都难……”
这就是见各梁村群众当年的生活状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县高寒阴湿山区贫困村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012年开始,双联春风吹遍了陇原大地的山山川川,也吹到了见各梁这个方圆十里响当当的“光棍村”。联系该村的县委书记方新生多次深入村子,通过细致走访摸底,彻底掌握了导致该村生态性贫困、收入性贫困、整体性贫困的特征,也找准了致贫的关键原因。
据方书记介绍,见各梁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地理生态条件严酷,生活品供给、农产品交易、新观念、新科技输入等战线长、成本高、效益低,区位劣势制约因素十分明显。其次,基础设施制约瓶颈特别突出。全村1024亩山地,其中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614亩,15°-25°的坡地将近410亩,中型以上农机具推广使用受限,“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模式劳动成本高、生产率低下。通村道路不通畅、质量差,运输成本高。村里房屋老旧,人无厕所畜无圈,群众生活条件极差。村组用电线路仍为低压线路,且线路老化严重,电力故障时有发生,安全隐患比较突出。再者,该村的富民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粮食油料作物只能满足基本生活。中药材种植未形成产业,畜牧以养殖役畜为主,大量坡地闲置。7000多亩林地中,杂灌有林地达3000多亩,没有形成商品效益。有些村民依靠外出打零工贴补家用,但均以季节性务工为主,增收不明显。另外,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所占比例高达55.8%。全村现有154名青壮年劳动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不到10个人。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只能卖力气,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同时,村民经济收入和支出严重失衡。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因婚因房致贫的家庭,占到全村的26.1%和35.4%。
经过双联干部的细致摸底,反复论证,致使见各梁村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原因已经一目了然。正如村民们感叹的那样:“之前我们只知道自己穷,可不知道自己究竟穷在哪里!”
“对症下药”治“穷病”
找准了致贫的“病根”,就得“对症下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见各梁村的老百姓尽快脱贫,早日过上幸福日子。
于是,联村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谋出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抓基础、兴产业、强技能、解民忧、促和谐”的发展理念,帮助村户制定了村小康发展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制定了联村五年工作规划、产业扶贫规划及年度帮扶计划,为开展双联行动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本遵循,制定了作战图和时间表。明确提出围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目标,紧盯2017年整体脱贫和2020全面小康两个节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两个重点,狠抓中药材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劳务产业、商品用材林产业四大产业,以此来实现到2016年户均种植中药材4亩以上、建成规模养殖场2户以上、户均输转劳动力1.5人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的四大突破。
在刚刚过去的三年时间里,联村单位为见各梁村铺设了8.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村内道路,为62户村民进行了危旧房屋改造和节柴改灶。同时完成了老安子组电网改造工程,安装了1台30安变压器。并且建成两处文化广场,改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室,新建了村卫生室,全面完成了村内“文化墙”建设,并且开办了3家“千村万户”小超市。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焕然一新。
其次,联村单位立足见各梁村丰富的土地资源,精心做好土地“平面设计”和产业“立体设计”两篇文章,对每户耕地、饲草地及林地进行科学布置,按照“当前抓劳务保快速增收,近期抓药材、畜牧保持续增收,长远抓林果保稳定增收”的产业扶贫思路,积极帮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畜牧养殖、商品用材林和劳务输转等特色优势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从而补齐了该村产业发展的短板。
与此同时,联村单位还全力抓好村民的“换脑”、“增智”、“造血”工作,开展各类培训16期578人次,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政策运用能力、科技文化认知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见各梁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0元,比2011年增长132.2%。双联的春风也极大地改善了村风民风、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全村上下齐心协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全面形成。
今后,联村单位将按照双联行动与***深度融合的有关要求和“1+17”***方案,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逐项落实各项双联和扶贫工作任务,力争使该村年度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幅度增长,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新闻推荐
◇记者程健文/图关键词:师大微公益礼县愿望鑫报讯日前,在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委员会的指导下,西北师范大学“‘爱·尚\’微公益——拍卖愿望”项目赴“双联点”——礼县“以送文化下乡慰...
礼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