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普惠金融服务主旋律——两当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实施金融***纪实
近年来,农信社创新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百姓发展“甜蜜”产业,随着两当“土蜂蜜”的俏销,不少贫困户靠养土蜂走上了 致富路。在“金菌宝”信贷支持下,该县食用菌产业年总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增效益、贫困农户得实惠的“双赢”目的。盛夏时节,两当山川满目翠绿,葱郁如黛。“红苗旺”信贷支持的苗木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本报记者郧君
中央出台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释放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信号。随后,甘肃省精心制定“1+17”***方案,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
诚然,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关键在***,核心在金融支撑。两当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精准脱贫为契机,依托当地自然生态优势,积极开发符合***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研发了“金菌宝”、“苗森旺”、“殖富宝”等信贷新产品,采用“信用社+公司+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助力百姓“挖穷根”;金融支撑***“两当模式”取得实效。
“金菌宝”培育出大产业
夏至时节,两当县沃野田畴满目翠绿,蔬菜瓜果喜获丰收。316国道两旁是无边的林海,其间忽隐忽现的农民新居,葱郁如黛的绵延山峦,碧波氤氲的十里广香长湖……都以独特的风姿展示着江南水乡的魅力。
走进位于马家河村的黄波菌业公司,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内,一排排菌棒上长满了小伞一样的香菇。
“现在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农户有608户,其中贫困户374户。”黄波说,自公司按照“农信社+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行以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了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去年公司累计投放菌棒3000万袋,带动全县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今年到目前新增900万袋。真正实现了农信社支持、菌业增效、农民增收。
两当气候条件湿润,光热资源充足,发展特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培育富民产业,壮大农村经济,两当联社瞄准苗木、中药材、黑木耳、袋料香菇栽培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大力推进农民脱贫致富。针对食用菌产业适时推出“金菌宝”信贷,解决了以往信贷资金春放、秋收、冬不贷的情况,随时需要随时放贷,极大地方便了农户,两当联社累计给全县食用菌产业信贷支持1.2亿元。仅黄波菌业公司信贷支持额度就有700多万元,全县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企业带动型产业。在“金菌宝”信贷支持下,黄波菌业公司占地168亩的二期工程如期开建,之时将新增100座食用菌种植大棚,产品已通过省级绿色食品认证。
两当县食用菌开发中心副主任杨国全给记者介绍:有了农信社“金菌宝”信贷的大力支持,两当食用菌富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农信社+公司+小康互助组的模式达到了精准帮扶脱贫效果,比如黄波菌业保证每户贫困户年最低3000元的保底分红,目前24户入股贫困户全部在公司打工,每月还可领取固定工资,使贫困户实现利益最大化,让贫困户无任何后顾之忧。目前,黄波菌业公司已成长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引领型”典型企业。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两当联社充分发挥“小快灵”、“接地气”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优势,按照“服务农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结合县域特点,将信贷支持重点向农户、涉农小微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倾斜,创新开发的“金菌宝”等信贷产品培育出富民大产业。该联社去年涉农贷款余额94736万元,较年初增加17820万元,涉农贷款总量和增量分别占各项贷款总量和增量的99.27%和 112.61%。“联保”贷款余额80259.78万元,较年初增加14415.39万元。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2495万元,***专项贷款10545.1万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297.5万元,异地搬迁贷款450万元。同时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全县农户授信总额达到30671.6万元,贷款余额14476.4万元,较年初增加 3414.08万元。使惠农信贷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得到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点赞。
有了农信联社的信贷支持,目前该县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区带动全县10个乡镇2个工作站、608户农户发展食用菌栽培产业,受益人口3000余人,其中带动贫困户374户1871人,年产各类干、食用菌产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带动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不但形成了“农林生产废料→食用菌→废弃菌棒→机制木炭”循环发展格局,而且实现了企业增效益、贫困农户得实惠的“双赢”目的。
“苗森旺”扎根沃野茁壮成长
创新是信用社稳健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该联社在创新推出“金菌宝”信贷新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全县育苗产业,本着“种树富民”的原则,又创新推出“苗森旺”信贷新产品,支持乡亲们发展育苗产业。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各项金融优惠政策,采取农信联社+合作社+育苗大户及农民自育苗木等多元化育苗机制,促进育苗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
“同是一片天,同是一片地,种地多少年,兜里没有钱,如今要致富,就靠苗森旺”。在杨店乡灵官村美丽的凤凰山下,农信联社的惠农信贷通过“信用社+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 的共赢模式等形式,扶持农户发展食用菌、育苗、核桃等特色产业,改变了贫困户发展资源不足,大户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野生白皮松原生区,以前祖祖辈辈靠种小麦养家糊口,双联活动以来,在政府的引导和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下,我们村依托独特资源发展特色农产业。”该村村支书兼联心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宗孟说,目前,全村322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通过苗森旺信贷支持建立“小康互助组”发展育苗和食用菌种植产业。
灵官村过去有120多亩苗木留床面积,合作社成立后发展社员103位,全村育苗基地达到了400多亩,苗木种类也增多了,目前有白皮松、七叶树、华山松等品种。去年,农信联社给合作社给予12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还给全村45户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信贷支持。在“苗森旺”信贷支持下,全村147户有300多人发展苗木产业;育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苗木销路畅通。当年合作社出售各类苗木70多万株,销售额190多万元。
曹宗孟介绍,组建了小康互助合作社后,育苗村民统一被吸纳到联心育苗合作社,彻底解决贫困户由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缺土地,缺少劳动力等原因贫困的问题。乡亲们加入合作社后,贫困户无任何还款风险,合作社给与每户每年固定保底分红,贫困户还可在合作社打工,有一份稳定收入,再加上土地入股就会有三份稳定收入,确保了***精准脱贫。
历年来,在农信社的信贷资金支持下,皮良村村民魏发俭发展种植中药材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农信联社又给予5万元的***信贷资金,帮助其承包30亩土地发展以白皮松、华山松为主的苗木产业,如今成了村里的育苗大户。
为了积极开发符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近年来该联社不断创新研发“金菌宝”、“苗森旺”等信贷产品,大力实施信用社+公司(合作社)+产业 (基地)+农户 的共赢模式,推进富民产业建设及***服务。同时加快推动“网点服务功能转型”、提高全员营销服务能力,形成服务产品与客户和市场的无缝对接,全面开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普惠金融服务,竭力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让全县所有的产业、行业、城乡居民100%接受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产品。截至目前,共计投放“苗森旺”育苗产业贷款1200万元,扶持全县发展白皮松、红豆杉、油松、华山松、七叶树等苗木4900余亩3900余万株,仅白皮松一项育苗面积达到1100亩1058万株,杨店乡灵官村有20多户村民靠育苗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目前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殖富宝”酿造甜蜜的产业
“去年农信联社给我5万元***贷款,我入股到秦南公司,得到了100个中华小蜜蜂养殖蜂箱,当年收了200多斤蜂蜜,卖了近2万元。如今有了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今年我准备再发展100箱,估计能赚3万多元。”云屏乡黄崖村年逾六旬的***户刘茂林指着摆放在院落四周的蜂箱高兴地对记者说。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秦岭山区,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74%,林木绿化率82.5%,境内有蜜源植物144种,气候温暖湿润,一年春、夏、秋三季繁花盛开,蕴藏着丰富的蜜蜂资源。
近年来,农信联社根据当地政府的发展战略,创新开发“殖富宝”信贷产品,积极支持乡亲们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进行土蜂养殖,同时按照“信用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由蜂蜜公司负责提供蜂箱和养殖技术,并对所产的蜂蜜实行保底回收,确保养蜂农户“零风险”,现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特别是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中,农信社实施普惠金融服务,积极为广大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发展土蜂养殖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办土蜂养殖示范点16个,发展养蜂农户128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6户),养殖土蜂2.8万箱,预计今年可生产土蜂蜜207吨,产值达1242万元,可帮蜂农户均增收近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养殖土蜂走上了致富路。
位于云屏乡风景区的秦南有机农业开发公司是全县加工土蜂蜜的唯一企业,两年前,农信联社信贷支持8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销售额迅速从2013年的20万元提高到去年的400多万元,同时带动全县320多户养殖户发展养蜂业,去年农信社给132户养蜂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信贷资金,公司将这些贫困户全部吸纳为股东,充足的资金保证了蜂蜜采购所需资金,同时给与贫困户保底分红,贫困户有了固定收入,就有了还贷能力,扶贫款发挥了应有作用,为实现精准脱贫拓宽渠道。最近又在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下,该公司创新产品开发,新生产的小包装蜂蜜近半年销售额就达200多万元。
惠农信贷不仅支持百姓发展甜蜜的产业。近年来,该联社紧紧围绕“全域发展”战略,以加快富农增收为目标,积极抓住***实施机遇,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发展种养业,不仅使越来越多的农户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而且发展生态养殖拓展了增收门路。
王明杰家住云坪乡火地村,两年前农信社支持5万元开始发展土鸡养殖业;去年总出栏数1.8万只,纯收入15万。今年采用“信用社+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和养殖户签订了投入6万只鸡苗的合同,又向农信社申请5万元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前半年已出栏8000只,存栏11000只,收入31万。
今年,云坪乡棉老村贫困户朱发军得到农信社的4万元信贷资金,建起养殖场开始发展土鸡养殖,现存栏土鸡1000只,加上种植中药材,年收入8万元。
朱发军乐呵呵地说:“是农信社的‘殖富宝\’帮助我走上了致富路!”
金融***“两当模式”见实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如今,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因此,农信联社继续创新金融服务,在深化***上下功夫,竭力帮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同步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两当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农信社创新信贷产品,在两当大地上深扎普惠金融服务之根,在金融***的路上闯出“两当模式”。
去年秋季,云坪乡化坪村的王海军得到云坪信用社25万元***贷款支持后,采用养殖大户+支部+***户的模式,与村上的9户贫困村民联合成立了小康互助组,发展养鸡7000只,当年每户分红5000元。今年,农信社支持小康互助组扩大养殖规模,加上种植猪苓等中药材,贫困乡亲们有望今年实现脱贫走上致富路。
两当县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全县辖3镇9乡2个工作站,118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1万人,贫困人口1.09万人。由于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缓慢,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近年来,两当联社积极践行“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的经营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及信贷产品,大力推进金融扶贫攻坚工作,特别在“***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及信贷产品,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特色的“带动型”贷款新模式,有效规避了贷款风险,破解了贷款难、难贷款的瓶颈问题,为贫困户获得贷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满足了不同贫困农户的贷款需求,全面推动了***精准脱贫“一号工程”的有序开展。
为了唱响金融***正能量,两当联社以“乡村旅游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
为抓手,积极发挥金融支撑效应,支持了云屏(15家)金洞、城关等乡村旅游农家乐30余家,
投放贷款270余万元;站儿巷易地搬迁90户,投放贷款450万元;发放***贷款10545.1万元,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6587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9.26%。
为了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联社***工作会议精神,尽快把***专项贷款落到实处,让金融扶贫助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进程,该联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快速、有序、合规的开展***专项贷款投放,在“***贷款”投放过程中,结合贫困户实际,探索建立了以“小康互助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全县发展致富能人帮带型、龙头企业引领型、专合组织带动型、优势互补共富型、党群结对帮扶型、产业发展服务型、电商扶贫拉动型等7种类型的小康互助组480个,走出了一条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同时,为确保***贷款快速合规投放,该联社成立了“***专项贷款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业务组及督察组,从根本上保证了***专项贷款的投放进度和投放质量。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专项贷款10545.1万元,涉及贫困户2368户,按照贷款投向领域划分,种植业7183.8万元,占***专项贷款总额的68.12%;养殖业1583.3万元,占***专项贷款总额的15.02%;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及其他1778万元,占***专项贷款总额的16.86%,已全面完成两当县***贷款发放工作,在全省现场会上,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誉为“两当模式”。
扎根沃土擎起服务三农大旗
“扶贫开发、特色产业、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是近年来两当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作为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两当农信联社坚守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扎根沃土擎起服务三农大旗,唱响普惠金融服务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主旋律,将农民的需求视为改革创新的动力,将农业发展视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该联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3266万元,较年初净增2316万元;各项贷款97305万元,较年初净增1874万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6587万元,较年初净增1851万元,新增涉农贷款占比达到98.77%;存贷款均居全县之首。
近年来,该联社以***精准脱贫为契机,依托当地自然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贷、***专项贷款等涉农贷款的支撑作用,采用“信用社+公司+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扶持壮大黄波菌业、陇牛养殖、荣成家庭农场、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发展三农产业,带动全县百姓脱贫致富。
新常态下,为了进一步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该联社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发符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研发了“金菌宝”、“苗森旺”和“殖富宝”信贷新产品;立足客户多元需求,采取“信用社+公司(合作社)+产业 (基地)+农户” 的模式,专注支持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已累计投放“金菌宝”贷款1.2亿元,惠及农户2000余户,支持全县栽培袋料食用菌520.2万袋;投放“苗森旺”贷款1800万元,惠及农户1000余户,支持红豆杉、白皮松、油松及核桃、猕猴桃等育苗产业发展;投放“殖富宝”贷款1631万元,惠及农户500余户,支持了全县狼牙蜜生产和1.55万箱土蜂养殖项目和30.9万羽土鸡散养项目,为全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两当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强农、富农、惠农为根本目的,以拓展服务广度、挖掘服务深度、加强服务力度,深入推进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积极布放三农服务点18个,安装惠农服务终端25台,POS机70台,ATM机5台,进一步拓宽了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加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推广和应用,全面消除了金融服务空白村。在全面普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妇女创业担保贷款的同时,改进服务方式,各营业网点设立了“农户小额信贷”专柜、“***贷款”专柜,极大方便了广大客户。积极构建了“五位一体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农信人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进行建档管理,实行精准服务,扎实开展“三送两访”普惠金融宣传服务活动。被乡亲们誉为“农信社是咱百姓自己的银行!”
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扎根沃土擎起服务三农大旗,近两年来,农信社再次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有制度约束,并对全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提升了农信社金融服务水平和窗口形象。同时组织开展金融服务下乡、大力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竞赛,强化对柜面服务的监督,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将严格贯彻落实省联社的管理要求,继续全面深化\‘管理年’活动,唱响支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主旋律,在扎实推进\‘四个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四加强’、\‘四提升’和\‘两深化’战略,全县金融服务全覆盖,实现了村村通,用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助力农村金融服务快速发展。”两当联社理事长周春叶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当前,两当农信人正在积极推进农商银行改革。为了实现新跨越,稳步推进商业银行改制步伐,该联社正在按照省联社的安排部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优化改革环境
为根本,以改善业务经营指标为核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热爱事业、坚定信念,实践宗旨,务实本职工作,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信合员工以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扎实工作,将组建农商行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积极抢抓机遇,围绕“存款立社、贷款壮社、管理强社、效益兴社”的经营理念,大力弘扬“诚信、创新、敬业、兴农”的甘肃信合精神,全面加强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顺利稳步推进。
新闻推荐
放学的学生从两当县城区的一座桥上走过。近年来,两当县通过建设新城区,发展河东区,完善旧城区,并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本报记者 周...
两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两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