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从杨店乡灵官村看两当县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记者 白杨 马晶 通讯员 杨晓东
走进两当县杨店乡灵官村,和谐发展的景象映入眼帘:一条宽畅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栋栋坐落有序的特色民居环山绕水,一片片育苗地竞吐新绿,一条条道路、一户户农家小院整洁干净,院落美化,人畜分离,整个村庄呈现出“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画图。
产业发展谋出了新路子
杨店乡灵官村的高汉林在育苗发展中深有体会。这几年,高汉林依托省检察院“联村联户”扶持,通过土地流转新办“家庭农场”,发展白皮松、国槐、红豆杉等育苗业40余亩,每年收入近20万元。高汉林仅仅是该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灵官村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是亚洲最大的白皮松自然保护区,白皮松育苗产业已有一定规模。近年来,灵官村紧抓“联村联户”的大好机遇,依托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域特点,把白皮松育苗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布局。今年以来,该村创办了白皮松育苗合作社,逐渐将育苗的重点转向白皮松,合作社具体负责育苗技术指导、联系销路、统一价格销售,技术和销路得到了保障,群众发展育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你别看现在我们村育苗产业发展起来了,当时省检察院领导可没少下功夫。”眼下正是白皮松幼苗生长季节,望着一片片嫩绿的育苗地,到处是忙碌的景象,村支部书记曹宗孟和我们讲起了育苗经。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育苗产业177亩、805.34万株,主要包括白皮松、七叶树、国槐、油松、侧柏、红叶李等。发展“家庭农场”两个、电子商务两家,建成猕猴桃观光园130亩;以板蓝根、柴胡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亩,群众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扮靓新农村
“出门就是水泥路,家家门前树成荫,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沼气池,住上了新瓦房,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在灵官村灵官组果老广场上,正在纳凉的农民常建荣道出了新农村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新农村建设让咱生活得宽宽心心,省检察院和乡上为此可下功夫了,你看这一座座气派的新房,新修的垃圾房、厕所、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许多村民还安装上了太阳能灶热水器,让咱农民也享受到了城市生活。”常建荣一边带着记者参观特色民居,一边讲述灵官村的变化。村民常小林指着新建的二层小楼炫耀道:“我们自己建别墅,上面还发奖金,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
去年以来,在省检察院“联村联户”帮扶下,杨店乡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按照“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山水园林一体、人与自然统一”的总体思路,突出“秀、巧、美”,将自然元素融入建设当中,将果老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当中,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依山就势,因户制宜,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着力打造原生态旅游文化新农村。先后对灵官村83户民房在不改变现有布局的情况下,统一进行白墙、灰瓦、红檐口、灰墙裙的风貌改造。对村内24户农户危旧房及圈舍进行拆除重建,并对庄村内16户农户的巷道、庭院进行硬化,修建排水渠348米。高标准修建休闲小广场2处,绿化板块776平方米。修建文化墙39幅247平方米,内容包括书画、文学经典,内容丰富。高标准修建60平方米卫生厕所1座,修建垃圾房6座、垃圾池8个,安装仿古式太阳能路灯16盏,达到了村内花、草、树相映衬的效果,建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原生态山庄。
如今,走进灵官村,到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沼气灶,接通了自来水,不少家庭房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购买了洗衣机、电冰箱、沙发等家具和电器。茶余饭后,村民们幸福地扎着堆在广场上闲聊,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有的围着下棋,一张张脸上堆起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本报两当讯(记者白杨马晶通讯员颉成荫)10月16日,“山水麦积·红色两当·七彩凤县”环线旅游在陇南两当县正式启动。这一精品线路的确立,旨在加快建设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推动两当红色旅游和生态...
两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两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