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 康县:美丽乡村产生“美丽”效益
本报通讯员苟鹏泽
仲春时节,笔者行走在康县的乡间小道,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百花绽放,绿草如茵,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和谐农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近年来,康县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以文明为底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
以规划为引领村庄“颜值”靓起来
“厕所建在家里面、水泥路铺到院门口、马路两边种上了景观树……做梦都想不到,村里能变得这么干净,这么漂亮。”花桥村党支部书记田仲虎如此感慨道。
“现在我们村焕然一新,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偏僻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岸门口庄科村村民罗继平说到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兴奋不已。
建好美丽乡村,首先必须强化规划引领。近年来,康县对全县乡镇村社统一规划,探索建立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县齐动、农民主体”的落实机制。同时,康县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
截至2018年底,全县350个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31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90.6%,农村4.71万户中有4.34万户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安居乐业。连续六年美丽乡村建设获得全省考核第一,1镇8村已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的殊荣。
以产业为核心农民生活富起来
目前,康县试点村入股“三变”改革农户629户,其中,贫困户146户,入股农户获得分红369万元,其中,贫困户增加收益81.2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21万元,初步绘就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新图景。
宏瑛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宏德说:“产业孵化园下辖的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去年带动贫困户参与劳力、土地等方式分红的同时,还吸纳有意愿发展产业致富的普通农户15户共同参与,进一步壮大了香菇种植产业的社会效益。”
位于阳坝镇小沟村的康县华凤天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种植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100多亩,目前全村17户贫困户已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近年来,康县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扶持引导群众发展核桃、花椒、茶叶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果135.08万亩,2万多农户8万多人从事黑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生产,实现了提升产业适宜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为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康县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51万元,用于发展食用菌种植、中蜂养殖、蚕桑养殖、茶叶培育等产业增收项目,14家龙头企业与70家合作社实现产销对接,带动13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同时,康县对已基本建成的美丽乡村综合体进行升级改造,把农村建美经营美,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效益。
以文明为底色乡风民风美起来
日前,康县“乡村舞台”建设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
近年来,康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狠抓“乡村舞台”建设,实现了全县350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全覆盖。
不仅如此,去年二月,康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县已创建国家级各类文明单位4家,省级各类文明单位19家,市级各类文明单位50家。
走进王坝镇何家庄村,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规民约、谚语诗句等。昔日的垃圾堆变为集道德讲堂、村史馆、棋牌室、农家书屋、运动场为一体的村民活动场所。该村把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等方面的典型榜样上榜公示,引导全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环境整洁“外在美”,更需要文明尚德“内在美”。近年来,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五好”为目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破除不良陋习、创造健康向上新生活为重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丧事俭办,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移风易俗工作逐渐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康县的美丽乡村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时代,康县的广大群众正信心饱满地奔向小康之路。
新闻推荐
阳坝镇天鹅湖新村群众养殖的中蜂。康县阳坝天麻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分拣天麻。岸门口镇贾家坝村广润农副产品农民种植...
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