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山地,悬荡在峭壁间的采药人

兰州晨报 2018-03-07 05:28 大字

如猿猴般灵巧的采药人小心翼翼将同伴放下悬崖采得的药材此行颇有收获

陇南山地属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类中草药众多,被称为“千年药乡”。百余年来,由于人们健康的需要,也为了获得更好的生计,在这一地区的西汉水流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农耕生活方式——采崖药,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开春正是采崖药的好时节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古诗通俗易懂。在诗人笔下,采药无疑带有神秘浪漫的色彩,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所以作者贾岛以松状其风骨,以云摹其节操,对他生出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医作为唯一的诊疗手段,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很大,平原农业区的土地经反复耕耘,野生草药几乎绝迹,古代人工种植的草药很少,诗人杜甫就曾在长安寓所的庭院内种植草药,补贴家用,大多数情况下,还得依靠药农进山采集野生药材配药,从那时起,草药就和山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但真实的寻药采药过程会是贾岛写的那样潇洒写意吗?这一农耕时期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还会传承下去吗?

从康县文联主席李永康那里得知,如今在西汉水下游甘陕交界的康县、成县、徽县、略阳一带,民间仍然保留有采崖药的传统。

当地人所说的“崖药”,实际上就是生长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上的名贵稀有的草药。中医需求崖药是为了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为了增加收入,百余年来一直有山民在从事此项生计。

李永康说,现在开春了,山区许多树木还未长出新叶,便于发现药苗,正是采集崖药的最佳季节。

和贾岛对“采药”的浪漫抒写完全不同的是,陇南山区采药人的职业相当辛苦,有时还充满了未知的风险。采药人往往早上天蒙蒙亮就从家中出发,三到四人为一组结伴而行,45岁的任继武和同伴先是骑摩托车来到犀牛江(西汉水在成县康县一带的别称)畔,随后坐自制的皮筏渡江到对岸进入人迹罕至的山区。

崖药珍贵可与虫草媲美

采药人依靠竹篓、锄头、镰刀、绳索这些简单工具,像蜘蛛侠攀爬于悬崖峭壁,发现并采撷到“仙草”。

蛇虫叮咬、山石松动、地面湿滑、体力透支……随时都对他们的生命构成威胁。

十余年来,记者在陇南采访,已具备了些许中药材的常识,知道陇南市所在的区域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境内有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陇南山地地形地貌主要受东西向的秦岭褶皱带控制。北部的西(和)礼(县)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不到1800米;东部的徽(县)成(县)盆地被秦岭夹峙,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甚至低于1000米;西南部为高山峡谷区,高峻山岭与深切河谷错落相间,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西南部的高山峡谷地区,恰恰是诸如金石斛、铁皮石斛、草石斛、石米、石龙盘、石豆、一炷香等名贵崖药生长地。

这些名贵草药之所以名贵,一是数量极少,生长期漫长,人们极难见到,极为稀缺;二是它们一般都生长在两三百米甚至七八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采摘极为艰难危险;三是它们的药用及保健功能强,有很强的防癌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及滋阴补肾,调节人体机能,通经活络,治疗慢性胃病、关节、风湿,降血压、降血脂等功能,因而价值颇高,价格昂贵。尤其像金石斛,市场价曾一度达到每克80元左右,有“仙草”之美称,可与虫草媲美。草石斛、石米、石龙盘这些野生草药市场价格也能达到每克十元左右。

采药人一行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崖药的生长地。日出时分,薄雾初散,山峦、树影、天空、崖壁便呈现出最真实的细节。

采崖药还会存在多久

拿水壶灌了一些山泉水,的采药四人组,从背篓里拿出麻花,来一顿最简单的午餐,“咯嘣咯嘣”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听着很是清脆。

任继武说采药的第一个步骤是“探药”并勘察地形。然后寻路,从荆棘密布的山坡上,寻找到上山的途径,攀爬至悬崖山顶。再次确定了草药的生长地点之后,采药四人组就把油丝绳取出固定在上面的大树树干上,每一寸每一寸地再次检查绳索是否牢靠,毕竟这是生命攸关的大事。一切就绪后,就留下三人守护,慢慢地将采集药草的人从悬崖放下。

从地面上看,巉岩突兀、万仞绝壁,任继武在崖璧上小如墨点,随着绳索摇来荡去,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真是让观者心惊胆战,但他却灵活似猿猴,如履平地。好不容易采集到一株药草,任继武小心翼翼地放在随身携带的袋子里。为了保留崖药来年再生,他一般会保留一部分植株,不会全部采完。等到采集得差不多了,任继武就示意山上的同伴,慢慢地通过绳索把自己再拉上去。

此行任继武四人收获不错,他们把采摘到的崖药按类别整理好,以求卖个好价钱。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珍稀草药成为国家保护品种,随着生态保护政策落实和林区产权的清晰划分,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采崖药最终会成为农业文明美好时光的一种追忆。

文|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刘小雷 图|李永康

新闻推荐

康县***精准脱贫成效明显

本报康县讯(记者周者军通讯员冯丽蓉)康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全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2017年,康县共退出贫困村11个,减少贫困人口9719人,贫困...

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