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呵护民族地区孩子健康成长——记绵阳民族中学校长程晓媞
□本报记者 袁媛 实习生 蔡雨娟
有这样一群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知识与能力,还得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心理健康;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一个七日连着又一个七日”,不分白昼黑夜,只要学生需要,随时出现在教室、寝室、食堂;他们想方设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拼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他们,就是内地民族班(校)的教师。
绵阳民族中学校长程晓媞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1994年起,她在绵阳民族中学当老师、当班主任、当校长,与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整整21年,送走了18届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培养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用心用爱伴成长
“把民族中学办成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重要窗口,是责任和使命。”作为绵阳民族中学校长,程晓媞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程晓媞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实现了从过去一楼一校到标准化、现代化学校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从曾经一班一校到市级示范学校、市特级校风示范学校的实践与跨越,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绵阳民族中学属于全寄宿制,对少小离家、异地求学的民族学生来说,自理能力、文化差异是第一场大考。针对民族学生实际,程晓媞遵循爱、严、细的原则,和老师们一起悉心教导。从住校生的制度管理到学生临时应急外出的陪伴与请销假,从“国旗下的讲话”到“走向社会课堂”……老师们从点滴小事着手,在生活上、学习中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没有完整的休息日成为常态,但孩子们眼界开阔了,素养提升了,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程晓媞说。
民族团结结硕果
说起民族地区、民族兄弟,程晓媞也饱含感情。她数次进阿坝宣传民族教育政策、带领教师“千里家访”,和民族地区兄弟姐妹结下了深厚情谊。“内地民族班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学生升学就业有保证”,也早已成为民族地区家长口耳相传的佳话。“印象最深的是马尔康县草登乡的牧民女孩兰卡木初毕业考上了威州师范,成为该乡建国以来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她父亲带上‘师恩难忘\’的锦旗和感谢信,专程送至学校,并表示将致力于宣传民族团结。那一刻,我更加确信我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多年来,程晓媞和学校老师们兢兢业业、认真工作,年年超标准、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教育对口支援政治任务。届届毕业生在维护民族团结共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大显身手。在绵阳民族中学毕业生中,叶静珠懋、秦麟、吴昊等博士已成为国家的高端人才,达扎梅朵、仁青卓玛等成长为高校的优秀民族教师,如亚、泽东、泽仁机等一大批毕业生学成而归,在阿坝州内担任一定重要职务,成为战斗在维稳第一线的民族干部,还有很多学生成为阿坝州内教育、医疗、交通等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绵阳民族中学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向往的内地校,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民族中学是增进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程晓媞说,“我们将继续用真心、真情、真爱,让少数民族孩子以及家长们在这里感受到民族一家亲的温暖,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因爱而生,永远绽放!”
新闻推荐
阿坝州一改过去小范围述职和书面述职的方式,采取大会亮相、现场点评、一线参评和限时整改来评价县委书记半年工作本报讯(周祖淦徐中成记者松涛)“这几天街上的流浪狗明显减少,带孙子出来耍都放心多了...
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