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休闲地竹青柳绿画中游 相约魅力康县共享美丽乡村
中共康县县委书记 李廷俊 康县人民政府县长 文元旦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进陕入川的重要通道,素有陇上咽喉、川陕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独特属性,赋予了康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境内峰恋叠嶂,资源富集,是中国绿色名县、核桃之乡、有机茶之乡和黑木耳之乡。
康县全境处西秦岭南麓,县辖8镇13乡350个村,5.86万户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78万人),有汉、满、蒙、回、藏、瑶、壮和维吾尔族等八个民族在这里长期聚居。全县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26万亩,人均耕地1.76亩。境内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属典型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年均气温12.1度,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境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达66.7%以上,林木绿化率70.4%,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富集的生物资源,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余种,国家和省列珍贵树种28种,各种菌类96种,天麻、杜仲等野生药材576种,国家野生保护动物数百种,是西北天然生物园和野生动物园。
康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历史赋予了自然、神奇、浪漫的特色。有连绵起伏的大山;有遍布林间的小溪;有国家4A级风景区阳坝梅园;有被称为“天然氧吧”的原始森林。
绵绵群山藏珠纳宝,道道秀峰捧金献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造就了康县特色产业的多样性。这里是全国有名的有机北茶主产区,茶园面积6.48万亩,年产干茶42万公斤,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这里又是中国核桃之乡,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户均拥有核桃树200株,人均57株,干果产量1760万公斤,产值26400万元;这里还是中国西北蚕桑重点基地,现有桑园5.8万亩,养蚕数量和蚕茧产量占到了全省90%的份额。
康县处于陇南、天水、成都、西安经济圈的中心,具有资源、区位的叠加效应,占据陕甘川三省枢纽地位,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近年来,康县把全县作为一个生态旅游大景区来建设,按照“一条主轴、三大板块、八个区域、五条主线”的空间布局,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生态旅游大景区的基础和关键,把阳坝4A级风景区作为建设生态旅游大景区的主要窗口,把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生态旅游大景区的重要载体,把宣传推介作为建设生态旅游大景区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大景区建设。目前,已建设美丽乡村211个;在130公里的生态旅游风情线上,建设彰显茶马古道文化元素的游龙关、黑马关等节点27个,栽植绿竹、银杏、垂柳、桂花等绿化树280万株。
今年以来,康县深度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把增强旅游综合实力,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把整县作为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来打造,依托美丽乡村和风景如画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让贫困群众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在长坝镇、阳坝镇、王坝乡等12个乡镇,36个基础条件和自然环境较好的新农村选择123家农户,创建农家客栈615个标间1230张床位。今日的康县,一个个依山傍水、青瓦白墙的村庄,不仅构成了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更成为游客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鸟语花香、寻找“乡愁”的理想之地。
康县是一块投资的热土,独一味循环工业园区已汇集了上市公司——独一味药业,以及恒丰核桃、兴源土特产加工、杜仲橡胶等企业,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工业园区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大平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动机”。
康县作为贫困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等优惠政策。尤其是对落户工业园区的项目,实行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就地取材,投资回报高,生态旅游项目正虚位以待,商机无限!
得大美,钟灵毓秀;大开放,通江达海。
康县,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向世界敞开热情的胸怀,沟通着最深的情感,打造着最好的项目,回馈着最佳的回报,期待着与四海人杰、五湖客商相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陈清梅)今年,为做好国道345线康县至武都段公路维修改造工程的路政管理工作,武都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所一方面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全程协调征迁施工,疏导交通,保证施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根据自己...
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