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民生工程:如何提升高中教育的“质”和“量 ”
■实习记者 杨骁 记者 杨刚 银琪
《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方面,教育事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深入实施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普九\’成果,改善高半山村、边远牧区办学条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成阿教育战略合作,努力提升高中办学水平;积极发展双语教育;继续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事关万千家长、学子的惠民之举响彻于与会代表、委员的耳边,受到了全州各族群众的高度关注。与《报告》一脉相承,代表们的“好声音”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他们积极为百姓“代言”,为事关民生的议案“直言不讳”,他们的建议处处体现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深情意。
在州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马尔康县代表团讨论现场,有着27年从教经历的州人大代表、马尔康中学党委书记蒋兆俊对“阿坝州高中教育发展的困难和如何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发言,引起了会场内代表和会场外群众的热议。
【代表直言不讳碰问题】
——阿坝州高中教育的难处在哪里?
阿坝州教育条例实施以来,州委、州政府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发展策略,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不断提升,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受到制约。而高中教育质量受到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高度关注,直接涉及其切身利益。
量小、规模小、效益差,造成教育资源较大浪费。全州18所高完中,三所中职学校、三所双语高中。
高中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双语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师团队整体水平不高。因学生基础差导致教师事业成就感不强,个体劳动艰苦付出与回报差距太大而引起职业倦怠,教师进取心不足。
因教学研究、评估、指导、毕业班抓保措施不力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职普”高中比例失调,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求,出口不畅,更多学生选择读普高。
【代表为政府建言献策】
——抓好百姓最大的民生工程我有“好声音”
州委、州政府统筹分步推进学校布点、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结构。在政策、资金、教师等方面向州内相对较好学校倾斜,增加学位、扩大规模、提升效益。
教师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表彰、宣传优秀教师爱岗敬业事迹,让优秀教师起到示范作用,让广大教师向身边典型学习。充分用好、用活现有激励政策,积极争取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州政府制定的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分配发放办法,校长、班主任、乡镇教师补助不在总额提取,由财政单列。避免领导与教职工、教师与后勤、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老教师与新教师的心理不平衡甚至矛盾。奖励性绩效最好每月发放,或每半年发放一次。争取恢复关爱干部职工政策,让达到规定任职年限的教职工能够享受上一级工资、医疗待遇。使教师不因评聘职称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年度目标考核奖励水平应与机关水平一致,避免同一地区教师心里不平而生怨。给予高中教师超工作量予以补助或加大教学质量奖励。因教师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争取恢复教师退休年龄“双轨制”,自己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国家退休年龄或提前退休年龄。避免因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工作、又不能退休导致学校编制、岗位、职称挤占。加强骨干队伍教师建设。发挥好特级教师、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引领指导作用,给予经费支持实施项目管理。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学评估指导。与高职或本科院校对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多办实用型、可创业型专业。
大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为高中培养优质生源。积极争取畅通出口、争取民族地区、民族学生优惠政策,让更多干部、农牧民子女升入高一级学校。综合施策,让阿坝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新闻推荐
崇德向善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长期以来它铸就了中华儿女仁爱谦和、公正诚信、刻苦耐劳和与人为善等优良品质,让我们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曾几何时,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了,人们之间相...
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