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绿色生态”品牌正名

阿坝日报 2014-04-25 15:00 大字

■记者 杨刚 郭子琦

“请媒体关注、帮助我们。莴笋熟了就卖不出去,全村人都着急!”记者刚到达马尔康县党坝乡阿拉伯村,面带愁容蜂拥而上的村民把记者团团围住,纷纷诉说着莴笋滞销给他们带来的烦恼。

得天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阿拉伯村的莴笋总是比其它地方长得好、上市得早,近200亩地的种植面积能给老百姓带来200余万元的收入。反季节蔬菜一度成为该村群众鼓起“钱袋子”的有力支撑,蔬菜营销优势非常明显。可是今年,为什么莴笋会滞销?为什么村民心中的致富“香馍馍”会成为他们最大的烦恼?

“外面有传言,说我们这里的莴笋长得粗,成熟的早是因为打了大量农药和激素,我们委屈啊!”一组组长仁千道出了村民的心酸。

记者了解到阿拉伯村莴笋滞销的原因——社会上有人造谣,说该村的莴笋是打了膨大素、催熟素和大量农药才能如此优质、早熟。一传十、十传百,导致了收购商和马尔康卖蔬菜的摊主都相信了这个谣言,不敢买该村的莴笋。

“我们这里气温高,过了4月莴笋就要慢慢出苔,就不能卖了,怎么办哦!”焦急的泽旺哈姆大娘拉着记者的手,请求为他们种植户想办法,出路子。

记者了解到,阿拉伯村已经种了十多年的莴笋,每年的莴笋种子也是村民自己从当年的收成中选的。该村专合组织明确规定不准种植户打药砸了“绿色生态”牌子,村里的莴笋从没打过一滴农药,村民家中更没有一家有打药用的喷雾器。

“我们的莴笋都是冬播,每年10月下种,4月成熟。莴笋的生长期避开了害虫的繁殖期,所以我们不需要打农药。”种植户严木初告诉记者,另一方面,由于村民都信奉藏传佛教,不杀生的信仰在当地都奉行的非常严格,所以大家更不会打药。

对于莴笋为什么长得那么好。村主任七麦也做出了解释。“我们村的气候好、土质好是前提条件。而十多年的种植,村民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种植技术,冬播的时候用地膜覆盖,施的是天然农家肥,唯一用过的化肥就是尿素,而且用量很少。”七麦告诉记者,为了辟谣,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准备,加快申请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的相关认证。

4月21日,马尔康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对党坝乡阿拉伯村种植的莴笋进行了农药残留方面的指标检测。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对阿拉伯村二组、三组种植的莴笋进行现场随机采样后,经CNY—858B型农药残留速测仪(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效)检测显示,党坝乡阿拉伯村种植的莴笋未发现农药残留。”记者在与相关人员交谈中得知,党坝乡阿拉伯村种植的青莴笋为多年优胜劣汰自留种,均为越冬覆膜栽培,11月中旬下种,次年4年中旬收获,生长周期长达150天,种植过程中以农家肥为底肥,苗期尿素作追肥。因阿拉伯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莴笋生长周期长,肥料充足,且莴笋种植地多为向阳坡区域,所以莴笋有茎杆粗、亩产量高等特点。

编后:

绿色生态何其好,岂因谣言避驱之。在此,记者发出呼吁,请广大群众不要听信谣言,放心购买。如有意订购,可拨打电话:阿拉伯村一组组长,仁千,18784353672;阿拉伯村三组组长,八尔丹,15984719836。

新闻推荐

州全民禁毒集中宣传月拉开序幕

本报讯(扎西多吉)日前,为扎实推进全州6月全民禁毒集中宣传工作,按照阿坝州禁毒委员会的安排部署,州禁毒办、马尔康县禁毒办和州教育局等相关单位,率先在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开展2014年“不让毒品进校园...

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