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甜
——阿坝州建州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上)
□本报记者 松涛 吴梦琳 刘川
9月9日,71岁的泽伯在马尔康县城梭磨河边悠闲地散步,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晒一晒、闻一闻,不仅身体好,心情也好。”他惬意地说。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日越来越近,马尔康县城装扮一新。“你知道60年前的马尔康是什么样子吗?”阳光下,泽伯老人眯着眼睛问记者。还没等记者回答,他就解答起来:“那时候的马尔康不仅贫穷落后,而且又脏又乱。”
翻阅《马尔康县志》,我们为泽伯老人所说的“贫穷落后、又脏又乱”找到了注解:1953年以前,在马尔康县城,仅有一座寺庙、一个官寨和20余间泥石结构的民房,散落在它们之间的是往来商贩、苦力们临时搭建的帐篷。现在,这里现代化建筑林立,昔日的帐篷街发展为全国文明县城。
人民当家做主 实现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小康的跨越
9月8日,马尔康县松岗镇松岗村,71岁的藏族大爷泽朗滚家50多平方米的客厅内,摆放着藏式沙发和茶几,茶几上放着各种水果和饮料,墙壁上是各种藏文化彩绘,房间里摆放着彩电、音箱等家用电器,水晶灯柔和的灯光洒满屋子,显得温馨、华贵。“6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泽朗滚老人说,60多年前,他们一家5口隔三差五就要去当地“土司”或“头人”家务工出役,没有任何收入,还经常被打。一家5口只能挤在一栋碎石垒起的小矮房中,四面透风。
如今,泽朗滚夫妻不用再干重活儿,两个儿子在单位上班,经常要给父母零用钱。女儿和女婿在村里一边发展特色种植,一边搞农家旅游,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
泽朗滚老人的命运变迁,是阿坝人民当家做主,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缩影。建州之初,阿坝州人均GDP仅为67元,到2012年,增加到2252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60年的72元增加到2012年的5770元。2012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68元,实现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小康的跨越。
经济发展迅猛“一体两翼”格局基本形成
9日,九寨沟县白河乡南岸家村“乡村菜馆”,前来吃饭的游客一批接一批。老板张进高兴地说:“如今,一年收入几万元很轻松。”张进过去住在高半山上,因土地有限,只能解决温饱,后来,全村整体搬迁到离九寨沟风景区不远的河坝,建起新房后,村民在自家新房里搞起餐饮和住宿, (下转10版)
新闻推荐
本报康县讯(记者白杨通讯员焦杨红)连日来,康县紧抓“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机遇,大力提高中药材经济效益,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逐步形成“土”中药材种子(苗)繁育、种植、加工、生产具有区域特色,有力推...
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