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了“便民桥” 过河不再难

甘肃日报 2013-07-05 21:31 大字

本报记者 周者军

“这些天一直下雨,河水涨得老高,要不是政府给咱修了‘便民桥\’,不光娃娃们没法去上学,咱村里人出门都得干着急。”说这话的是陇南市武都区甘泉乡赵坪村村民张君贵。

7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赵坪村时,连续下了3天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座村子通往河对面公路的水泥拱桥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张君贵骑摩托车刚从乡里的农贸市场买了日用品回来。

今年48岁的张君贵是土生土长的赵坪村人,说起过去多年村里人过河的难处,他感叹道:“这条河水流很急,原来没桥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趟水过河,要么绕道两公里山路,从邻村一座铁索桥上过去。”

“现在好了,村上有了又宽又结实的‘便民桥\’,学生娃上学不愁了,村里产的花椒、核桃,还有养的猪、鸡都能用车拉到外面去卖了!”说话间,张君贵一脚油门,骑着摩托车穿过便民桥,向自己家的方向驶去。

如今,在陇南已经有180多万山区农民告别了“过河难”,一座座漂亮的“便民桥”,像漂亮的彩虹一样,飞架河流两岸,连通隔河而居的两岸群众。

“一条河,两相望,拉话容易牵手难。”这是流传在陇南山区的一首情歌,也是以前当地群众“过河难”的真实写照。陇南山大沟深,河流密布,拥有大小河流3760多条,由于全市大部分农村群众居住在“三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汉水)两岸的高山或半山区,这些河流在造福群众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的出行带来很大困难。

为彻底改变山区群众过河难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陇南市就把修建“便民桥”作为每年向百姓承诺的民生实事来抓。市县发改委、交通、扶贫等部门通过争取项目、自筹资金、社会捐助等方式,先后筹资5.5亿元,重点在康县、文县、武都等河流较多的县区兴修“便民桥”480座。这些桥中,有拱桥、梁桥、板桥、人行吊桥、漫水桥等,一座座飞架深山峡谷、河流两岸的“便民桥”,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变成了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桥”。

“陇南作为一个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地区,能整合项目资金,办群众期盼而无力办的实事,不仅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也是改善民生、打破发展瓶颈的大事。”陇南市副市长王月成说,“‘便民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民心工程,以后还要继续加大建设力度,让更多的山区群众受益。”

新闻推荐

陇南积极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陇南积极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本报陇南讯(记者周者军)又是一年春风暖,正是播绿好时节。3月开始,陇南市西汉水沿岸、白水江畔、米仓山上,到处是干部职工、武警官兵运送树苗、挖坑浇水的植树造林场面。...

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