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青青景色繁花映人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6-02 00:40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戚晗

久居徽县才会发现,这座城市的轮廓、气息与温度,已不同往昔。

近年来,徽县城市形象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行走在金徽大道,道路两旁花团锦簇,整洁市容大气华贵;漫步街头,道路宽敞卫生。每当夜幕降临,公园里、广场上,流光溢彩的灯饰、伴乐而舞的人群,勾勒出一幅温馨祥和的夜景……

市民说,徽县变了!徽县美了!

这一切,源自精细的城市管理艺术。随着城市管理工作从无到有,近年来,徽县按照“高、美、严、精”的城市管理要求,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市容秩序,城市整体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细网格 “织”出美丽家园

面对城区发展新形势和群众新期盼,徽县在主次道路上全面推行城市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以“街长制”为载体,将辖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由执法中队骨干兼任网格管理员,中队队员实行定岗、定责、定路段,细化标准,责任到人,对人员、管控区域与难易程度进行界定和匹配,最大限度增强网格化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每段路都有专人负责巡查,一发现问题立刻整改。”徽县城管执法局市容管理股长马国强说,“我们还设立了城管服务热线,方面群众反映问题,帮助改进工作。”

一直以来,以路为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属于城市“顽疾”,一抓就灵、一放就弹。徽县结合工作实际,打破传统的八小时工作制,建立城区执法人员“错时制”工作制度,实行“错时制”与“日常制”双管齐下的管理方式,确保服务无盲区、监管全覆盖。同时,徽县在城市管理中认真贯彻落实“721工作法”(七分服务、二分管理、一分执法),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城市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细、越精、越优。

强措施 破解垃圾围城

收集、清运、处理,徽县从全局考虑,盯住城市垃圾处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区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自己的方式,解答了“垃圾围城”这道难题。

徽县按照人流量的大小,将公共区域分级分段到岗到人,不断优化清扫保洁力量分布。并按照“晚清扫、日保洁”的要求,严格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细化人工清扫保洁作业、提高环卫工人积极性。如今,在北至金徽大道,南至泰湖公园、东至东关村民族广场、西至大河公路路口,清扫保洁面积约72.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每天流动着数百名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洁净。

城区垃圾量大、清运人员积极性不高、清运车辆维修费用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徽县城市清运工作。徽县积极探索推广清运承包制,按照划片区、定人员、定车辆、定任务、定经费的“一划四定”方法进行承包管理,实现市场化内部运作,达到降低经费投入,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标准的目的。

出真招 城乡焕然一新

近年来,为了弥补日常管理难以解决的顽疾,徽县针对损害群众公共利益、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次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巩固治理成果。

今年以来,由县委统一安排,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县级分管领导负责,各部门和相关乡镇为成员的“拆违治乱”专项行动中,各级各部门以群众反映强烈、违法建设情况突出的徽县一中周边、东关316国道沿线以及青泥路、冠山路等区域为突破口,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群众纷纷称赞。目前已拆除各类违建81户354间,临时市场1个,钢结构大棚1座,共计8180平方米。

在扎实开展拆违工作的同时,徽县以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乱堆乱倒、非法广告等为重点,全面开展“治乱”行动,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营造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有力地提升了城区人居环境整体水平。

新闻推荐

徽县江洛镇 产业富农 “姜”来“钱”景阔

本报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戚晗)近年来,徽县江洛镇瞄准市场“钱景”,积极发展生姜种植产业,经过多年试种,逐一破解了技术...

徽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