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于化人,引领陇南发展 陇南大力发展电商纪实(四)
工作人员在武都区石门镇青陇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智能大棚里查看订单蔬菜长势。本报记者冉创昌摄
通过近八年的不懈努力,陇南电商已从最初的农产品电商向全域电商、全民电商发展,并延伸到大数据等领域,成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衣领子”。
陇南电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融入干部群众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
本报记者杨丽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电子商务,为陇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更让陇南人找回了自信、赢得了尊重。
谋求发展,陇南这只“弱鸟”选择电子商务作为“先飞”路径,不断探索发展理念与模式创新,打开了陇南发展的致富之门、创新之门、开放之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新的变化。
陇南,以奋进的姿态跳出了转变的舞步。
观念之变
从“种什么就卖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陇南地处秦陇锁钥、巴蜀咽喉,长期以来,大山阻隔了当地干部群众与外界交流的脚步。
曾经因为交通设施匮乏、经济结构单一,群众习惯在农村集市买卖,很多城里人想买的优质农特产品“藏在深山人不识”,老百姓也因山货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而始终摆脱不了贫困。
谋发展,既要登高望远小天下,又要脚踏实地快向前。
很明显,陇南市过去不缺资源,而缺的是将这些资源变成资金的思路和观念。
电商发展初期,很多人“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认为交通落后、快递滞后,人才、技术、资金缺乏,发展电子商务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一切变化便是缘于观念的转变。
面对这些“拦路虎”“绊脚石”,陇南市着力引导干部群众转变观念,鼓励干部群众从触网开始,了解互联网能干什么、感受互联网独特魅力、运用互联网大开眼界,触网、学网、用网逐渐成为干部群众的新时尚。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是个“80后”,家住徽县水阳镇石滩村,曾经她靠着在外打工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与偏远闭塞的陇南邂逅而产生的蝶变效应,让她回乡创业。
如今,梁倩娟创办的“陇上庄园”淘宝店被评为陇南市“扶贫示范网店”,年收入达45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群众发展,包括100多户贫困户,她本人也因“电商”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梁倩娟的蜕变,是陇南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交通物流等条件,把优势资源与外面市场精准对接,快速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缩影。
发展电商的过程中,陇南干群形成了强烈的市场意识,发展“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产业,开发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变“种什么就卖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土”特产跻身“洋”市场 探访徽县首家外贸出口农业企业成长之路
本报记者李文翠近日,走进位于徽县伏家镇的甘肃兆丰农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空气中弥漫的浓浓豆香扑面而来。花园式厂区里,厂...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