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览胜】大山深处鼓声隆

甘肃日报 2018-11-02 04:00 大字

成子恒

在陇南徽县江洛镇西北部大山深处的邱山、李庄、玄谷堆一带村落,有一支已传承了14代的羊皮扇鼓——邱山羊皮扇鼓。

徽县邱山羊皮扇鼓,是集歌、乐、舞以及民俗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初四,在当地举行为期三天三夜的活动,古已成俗。该活动内容包括开坛、布阵等24种程序,主要表演形式为羊皮扇鼓。所谓羊皮扇鼓,因其鼓面用羊皮鞔制,形似扇子而得名。其以打鼓为主,配有说、唱、舞、耍和诵经等形式,其中鼓舞颇具特色,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邱山羊皮扇鼓独特的艺术性。

邱山羊皮扇鼓起源于民间传统的祭祀活动,是古代羌人行军出征仪杖用物,众人合击以助军威,后专用于祈福和祭祀活动。每到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徽县江洛镇邱山人便用熟好的羊皮撑做成心形扇鼓,将“天神”“龙神”“地神”等列位,敬献上各种供品,然后挥舞羊皮扇鼓边唱边舞,进行祭拜,祈求平安、五谷丰登。年复一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徽县地置河池县,属武都郡。此地曾处烽火要地,先后入梁州、汉、魏、仇池国版图或氐酋藩邸等,归属无常,系氐羌文化、陇右文化、巴蜀文化交汇地带。徽县邱山羊皮扇鼓流行区域在江洛镇张门行政村邱山、李庄、玄谷堆一带,位于徽县西北部山区,该地区地处陇东南徽成盆地之西部边沿地带,山大沟深,森林茂密,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使其较完整地保留了羊皮扇鼓的原始风貌,成为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重大的娱神及娱乐活动形式。主要活动区域,除了一年一度“二月二”邱山庙会外,在徽县的江洛、麻沿等一些边远山区以及成县、天水、康县的部分乡村庙会都有表演。

邱山羊皮扇鼓表演以击打扇鼓、耍鼓为主,配有说、唱、耍、舞。打鼓时,一般左手握鼓,右手持鼓槌击鼓,可边敲边唱或边敲边诵经或边敲边舞。有站打式(站鼓)、坐打式(坐鼓)及竖鼓击打、平鼓击打等方法;动作有“拧腰转身”“踢腿转身”“持鼓绕头”“锦鸡蹿牡丹”等,其队形变化有“绕八字”“走圆场”“平插花”等;舞蹈形式分独舞、双人舞、群舞。其中单人舞分单人单鼓舞、单人双鼓舞、单手多鼓舞、双手双鼓舞、双手多鼓舞等多种形式。尤其多鼓舞,艺术性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是体力、技术的高度统一。

演唱曲目通常有《开坛》《开门神》等十五六种,表演更具舞蹈性和节奏感。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少则4-6人,多则10多人(邱山等当地一般16人左右),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庙会性表演,多在庙上、设有神位的场地上进行。当表演者手执羊皮扇若干(可多至一人手执三至四个羊皮扇)、队伍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动作规范统一时,能达到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效果。

邱山羊皮扇鼓,以农耕娱乐和宗教祭祀为前提和基础,是典型的原始民俗活动,也是当地文化娱乐活动保留相对完整的表演形式之一。1982年以后,传统文化复苏,徽县邱山一带传统庙会开放,羊皮扇鼓随之开启,当地羊皮扇鼓传承人董亮开始传艺授徒。2000年前后,有20多名“娃娃兵”逐步成熟,董小辉、冉爱平成为主力军。2007年,董亮卸任,第14代代表性传承人冉爱平接任领班。富有生机的年轻队伍与时俱进,在老艺人董亮的辅导编排和指导下,以原有动作为基础,加工排练了一套由30余人组成、专门用于庆典活动表演的羊皮扇鼓舞,多次在县上和江洛镇农民运动会等活动中展演。与此同时,徽县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相关邱山羊皮扇鼓资料,借助传统羊皮扇鼓的表现形式,突出其舞蹈性、表演性,运用其基本动作、技艺特征,加工或创作了更具表现力的新作品参与演出活动。徽县四中组织人力成立了200多人的旋鼓舞队,连续两次专程到陇南市参加社火表演,受到广泛好评。与此同时,大山深处的徽县邱山羊皮扇鼓于2007年10月和11月先后被列入第一批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并逐步得到良性传承和发展。

新闻推荐

让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平衡” 甘肃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见闻

绿色环绕的金徽矿业。每日甘肃网韦德占本报记者洪文泉白永萍金秋时节,站在徽县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山顶举目四望,群山绵延...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