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花”文章,致富一方人

陇南日报 2018-04-14 02:49 大字

游客在徽县水阳镇石滩村油用牡丹种植基地赏花游玩。本报记者冉创昌摄

本报记者杨丽君肖红

4月11日,徽县水阳镇石滩村漫山遍野的油用牡丹竞相盛开,浓郁花香阵阵传来。2014年,在民营企业甘肃禾邦生态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投资带动下,石滩村发展油用牡丹1200多亩。四年过去了,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园区多元化的经营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企业盈利的产业脱贫新路子。

油用牡丹为啥在这里快速形成了产业?

“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牡丹种植基地经理雷金辉介绍,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可谓“浑身是宝”,籽可以榨油;根即丹皮可以入药;花和叶子可以提取黄酮素和没食子酸;花蕊还可以制茶,氨基酸总量达17.25%,属茶中新贵,市场前景很好。

目前,禾邦油用牡丹种植基地主要栽植凤丹、紫斑两个品种,分为四大功能区,即:油用牡丹种植区、野生品种驯化区、珍稀品种引进区和观赏品种鉴赏区。公司现与山东一公司合作,除榨油外,还生产出了面膜、牙膏、茶叶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

牡丹花开,致富一方。水阳镇镇长段晓刚介绍,公司按照每亩一年400元的价格,先后流转石滩村和两垭村农户土地1200多亩,惠及农户259户,年发放土地流转费48万余元,每户农户一年可增加稳定性财产收入1850元。此外,公司通过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价格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方式,与部分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解决了他们销售的后顾之忧,使得群众从观望期、试种期转变成了现在的发展期。

石滩村党支部还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成立劳务输转协会,与禾邦基地签订劳务承包协议,组织本村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2017年全年,牡丹基地季节性用工400余人次,共发放劳务报酬108万元,惠及农户85户,可以说牡丹产业彻底让全村打了一场“脱贫仗”。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徽县农民过年“充电”成时尚

本报徽县讯(记者周者军通讯员何方)近日,随着大批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过年,在徽县广大农村,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借书等方式学习“充电”已成为当地返乡农民的一种时尚。“我报了...

徽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