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陇南日报 2018-04-10 01:51 大字

本报通讯员剡文斌

“前几年我种庄稼,一年的收成不到一万元,一年到头只能混个温饱。去年我将家里的十亩地流转出去,再加上平时在苗木基地务工,一年下来居然能领到三万多元,这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合作社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正在徽县永宁镇天顺苗木基地白皮松树苗地里松土、除草的苏义侠乐滋滋地说。

2017年,对于永宁镇岳王村的苏义侠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加入天顺苗木公司,让他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望着长势良好的白皮松,苏义侠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谈到今年的打算,他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我准备把剩下的几亩地也流转出去,一心一意在苗木公司干,好好学习起挖树苗的手艺,争取在秋季收树苗的时候,每天收入达到300元以上。”

天顺苗木公司从落户徽县永宁镇到现在,已流转土地3000亩,2017年为50户群众发放土地流转及务工补助108万元。目前,在徽县,像天顺苗木公司这样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就流转土地27127.6亩,受益农户3805户。

近年来,徽县按照“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在全县每个村平均安排了2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扶持周转金,各级党委、政府以产业扶贫为杠杆,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积极撬动民间资本,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发展信心。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合作社控股、村集体持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的带贫模式,以土地入股、劳务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对有意愿入股群众的土地、资金及劳力进行量化,使“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还打破了种植业“单打一”的格局,各专业合作社优先选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工作,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办具有带贫效应的公司企业及专合组织983个,发展成员1.38万人,资产总额达20.4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09万户。通过专合组织的带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632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7756元,增幅37.7%。

新闻推荐

寻找陇上年味 记录最美年俗 金徽酒杯“醉美甘肃·年味”摄影大赛即日起拉开序幕

(记者魏晓倩)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从农历腊月开始,整整一个半月,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一种忙碌而甜蜜的状态。他们用四季所得精心炮制年味,寄托对家人的情结,抒...

徽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