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年古银杏变成“摇钱树”

甘肃日报 2015-11-23 12:35 大字

千年古银杏变成“摇钱树”

本报记者周者军通讯员李文翠

初冬时节,穿行在徽县,不论嘉陵江畔,还是青泥岭上,色彩斑斓的山林、白墙青瓦的村落、雾气升腾的河流,宛如一幅让人沉醉的油画。

在浓郁的色彩中,最吸引眼球的则是随处可见的银杏树。

走进银杏专业村——嘉陵镇田河村,村庄被上百棵古老的银杏树包围,村民们有的在银杏树下出售白色的银杏果,有的在家里用银杏茶、银杏特色菜招呼各地游客。

“我们是慕名前来观赏这里的银杏树的,树上的银杏叶仿佛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清风吹过,纷纷飘落,如蝶飞舞,实在是太美了!”在村子中央的银杏博物馆旁边,一株有着300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下,一拨接一拨的游客在树下合影留念,赞叹村里别样的美景。

徽县处于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光热、水土等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非常适宜银杏树生长,是全国不多见的银杏树最佳适生区,目前,也是甘肃省银杏树栽植第一县。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植物之一,被称为生物的活化石,从栽种到结果要20多年,40年才能到盛果期,银杏树叶片如小扇子,果实药用价值高,集观赏、食用、药用、绿化等价值于一体,可谓全身是“宝”。

位于嘉陵江畔的田河村有153棵2000多年的古银杏树,近年来,村里依托这一独特的资源,开发了“赏银杏树、吃银杏果、喝银杏茶,品农家饭”为主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村庄内,古银杏树散落在农家的房前屋后,鹅卵石装饰的小径通到家家户户门口,银杏广场、银杏博物馆、统一命名为“银杏人家”的农家乐,成为游客亲近自然、养生休闲、体验农家生活的好去处。

村民杨世强家开的“银杏人家”农家乐是村里开的20多家农家乐之一。虽已是冬季,可是他家的生意依然火爆。

“今天上午接待了两桌客人,下午预订了三桌。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银杏树最好看的时候,村里的旅游就迎来了‘黄金期\’,有时候人多,全家老小齐上阵还忙不过来。”杨世强乐呵呵地说。在银杏博物馆给游客讲解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杰告诉记者,田河村靠千年古银杏树群落这张名片,精心打造全省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村里群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今年国庆长假,全村接待游客2.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60.9万元。10月23日,我们的村庄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新闻呢。”刘永杰自豪地说。如今在徽县,除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欣赏银杏美景,越来越多的农民靠种植银杏走上了富裕路外,还有人看中了银杏金灿灿的实用价值。徽县女企业家吴丽雅注册成立的徽县雅龙银杏产业开发公司,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银杏产品,年产值达到2600万元。

“我们每年大量收购银杏果和银杏叶,银杏果进行简单加工,保存好营养价值和鲜嫩口感,主要是食用;银杏叶用来提取银杏黄酮,制作具有较高保健功能的银杏黄酮软胶囊、银杏粉等产品。”吴丽雅介绍起银杏产品及功效头头是道。每年都给雅龙公司交售银杏叶的高墙村村民张宝林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以前,我们把叶子都用来烧炕了,现在不一样了,一斤叶子能卖2元。等银杏树长大,开始挂果,果实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据了解,目前徽县有12个乡镇种植银杏,已累计发展银杏树16万亩,每年繁育银杏小苗50万株,年产银杏果100吨,产银杏鲜叶200吨,每年生产加工银杏系列茶28吨,银杏果仁8吨,银杏软黄金5万盒,全县银杏产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

新闻推荐

废水处理后能养鱼 ——陇南工业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见闻

废水处理后能养鱼——陇南工业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见闻本报记者周者军冬日,走进陇南,不论是米仓山之巅,还是白龙江之滨,撞入眼帘的是蓝天碧水、苍茫林海,听闻到的是鸟鸣啾啾、流水潺潺,自然生态、和谐之美...

徽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