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双联“联”出新产业

甘肃日报 2015-09-28 07:48 大字

双联“联”出新产业

本报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李文翠

“双联单位帮咱村引进的平菇种植是个技术活,又是个心细活,要求无菌操作,不花些工夫还真不行。装袋,点菌,发菌,都是关键步骤。”说这话的是徽县永宁镇青山村村民何刚。

何刚今年38岁,以前是位普通农民,如今却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大青山平菇种植基地创建者、徽县鸿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说起自己身份的转变,何刚最感激的是双联单位。

2012年,全省双联行动的开展犹如一夜春风,让青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何刚带来了机遇。

青山村是陇南市农科所对口帮扶村。双联行动伊始,市农科所帮扶干部多次走访调研,在全力帮扶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的同时,根据单位的业务特长和青山村自然资源、劳作习惯,提出了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产业帮扶计划——“平菇培育”。

听到这个消息后,何刚决定尝试一番。随后,市农科所筹集3万元帮何刚建大棚、定菌料、买设备,镇村干部及时给何刚协调用地、运送物资。

2012年9月,何刚建成了青山村第一座平菇培育大棚。为解决技术难题,市农科所选派两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员蹲点指导,手把手培训。

从拌菌料、装菌袋、点菌到洒水、调节温度各个环节何刚都及时请教、严格操作,一个个菌棒慢慢地由白变黄,菌丝长满菌袋,即将出菇。可一个星期过去了,平菇发出的幼蕾不见长大就都变形变色了,眼看着一棚菇全都成了畸形和烂菇,这可急坏了何刚,他赶快请来技术员,经过观察和分析得知,原来是棚内空气出了问题。何刚为了保证平菇生长的温度和湿度,在棚内生了炉火,废气太重又没做好通风,影响了平菇的生长。

帮扶干部看到何刚愁容满面,便耐心开导他,并分析第一次失败的原因和对策,同时又协调落实2万元双联惠农贷款,帮助何刚重拾信心。

看到帮扶队员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何刚决定坚持下去。第二次,平菇培育终于取得了成功。

看着一朵朵嫩嫩的平菇像一把把小扇子在菌棒上均匀打开,何刚内心充满了欣喜。一条致富道路在何刚面前伸展开来。由于他种植的平菇品质好、价格公道,供不应求,在县城消费群体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掌握了种植技术的何刚,开始带领乡亲们发展平菇种植。

2015年初,何刚注册了徽县鸿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大青山平菇种植基地,雇佣20余户农户从事种植工作。最近,何刚准备投资10万元,流转土地1.5亩,搭建2座高标准大棚,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平菇种植、运输、销售等环节,增加收入。

“市农科所的帮扶干部帮我解决难题、协调资金、培训技术、指导种植,给了我坚持下来的信心和决心。”说起现在的成功,何刚忘不了的是双联干部。

新闻推荐

徽县奖励电商“领头雁”

徽县奖励电商“领头雁”本报徽县讯(记者周者军通讯员李文翠)近日,徽县对电子商务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共表彰奖励电子商务工作先进乡镇、优秀网店、优秀电商企业、优秀快递公...

徽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