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得东风满园春 ——徽县金融业鼎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甘肃日报 2014-05-05 18:43 大字

借得东风满园春

——徽县金融业鼎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周者军

4月,走进徽县,苗木繁育风生水起,富民产业遍地开花。全县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与金融业的支持密不可分。

徽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撬动更多资金用于工业企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担保中心担保放大贷款规模支持农业产业,以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等为辅的金融支撑格局。

架起农民致富桥梁

“县农村信用社给我发放了300万元贷款,我要把苗木繁育范围扩大到4个乡镇。”说这话的是徽县高桥乡四合村农民康四全。

康四全通过贷款,经营起白皮松、红豆杉等苗木繁育产业。苗木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16亩,发展到了现在的7000亩。如今,他拥有资产1.4亿元,拥有大小车辆10辆。

近年来,徽县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推出“妇女小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 ”“农村青年回乡创业贷款”“农民住房贷款”等业务,并及时向农民传递惠农政策和信贷政策,面对面了解农民资金需求。针对特色农村产业,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第一时间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提供资金。同时,降低贷款门槛、扩大抵押物范围,申请贷款5万元以下的农户可以将宅基地证、林权证、土地承包证等作为抵押。农村信用社还在人口较密集的25个村设立三农服务站,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撑。

2013年,徽县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农村合作组织及农户约4.5亿元,为1794户农户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1亿元,为3662户农户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06亿元。

在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全县苗木、银杏、核桃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全县育苗面积达5.3万亩,总产值突破8亿元;银杏种植面积达17万亩,总产值达1400万元。

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以前贷款不仅手续多,还要找担保人和抵押物;如今有担保公司做后盾,贷款容易多了,企业发展的动力更足了。”虞关乡大鲵养殖场场长赵国虎说,公司创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如今,他养殖的大鲵从最初的1000多尾增加到了3000多尾。

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发展后劲,徽县在充分了解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意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搭台、加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2012年8月,县上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先后注入担保资金3580万元,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合作,按贷款额度放大5倍的方式,给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题。先后给利源塑业公司、矗华公司、宏源农机具公司等20多家中小企业贷款各200万元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全县中小企业共完成增加值2.68亿元,实现利税310万元,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县内各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不断发展普惠金融产品,积极探索符合徽县实际、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贷款、融资新模式,既规避贷款风险,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又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激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

小资金产生大作用

如今,行走在徽县乡村,只要谈起“身边的土银行”——互助资金,乡亲们都称赞不已。

自2006年在大河乡文池村建立全省第一家帮扶济困的村级互助资金以来, 徽县利用扶贫互助资金这块“酵母”,有效破解了农村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创业致富、小额资金周转难的瓶颈,促进了群众增收,推动了村级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探索出互助资金民用民管、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徽县模式”,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强平是永宁镇青山村一名养殖户,有一次,他订好了仔猪,可手头缺5000元资金。这时,强平想到了村上的互助资金并连忙申请,3天后便拿到了贷款。强平感慨道:“这钱真是‘及时雨\’。”如今,强平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5头猪发展到37头猪,家里的收入逐年增长。

“贫困村互助资金已成为推进贫困村扶贫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需要、是补充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需要、是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需要。”徽县扶贫办主任蒲福如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徽县村级互助资金累计投入资金775.7万元,在大河、永宁、高桥等10个乡镇组建扶贫互助金的村有48个,受益农户3917户。

新闻推荐

徽县百家单位企业联百村千名干部帮千户

徽县百家单位企业联百村千名干部帮千户为进一步促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近日徽县开展了“百家单位企业联百村,千名干部帮千户”***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在保持...

徽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