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心底的医疗小故事 马加强
国家惠民工程的投入越来越大,医疗就是其中的一项。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着实看到了变化,享受到了实惠。如今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就医环境越来越好,居民医保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这都是小康社会带来的福音,都是新时代的幸福效应。
看到今天医疗事业的发展,总让人禁不住地想起从前的那些事,那些印在心底的医疗小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我在老家南阳镇与祖父母相依为命。我依稀记得,那时候感冒发烧,就到离家不远的小诊室里打针买药。那时的注射器,不是现在这种一次性的,而是玻璃制品,上面插着一个令人心生畏惧的针头。每次给病人打针前,大夫都要将注射器进行消毒。我当时最怕与那冷酷的针头对视,一瞅见那家伙,我便知道大事不好,而后心跳加速,躲躲藏藏,但最终还是乖乖地被它俘获。
小时候,有一种药被当时的大人们称之为“神药”,那就是被我们俗称的“截热片”。倘若是在夜里发烧,而且第一时间不能到小诊室打针,那就吃上一粒“截热片”,保管能将升高的体温给拦截住。那时的“截热片”,可是许多家庭的常备药,我对它尤为青睐,因为我宁可吃药,也不愿打针。
到了20世纪末,一次性的注射器已经在南阳古镇普遍应用开来。那时的我正在上小学,对于打针的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居然有点儿喜欢了,这是为什么呢?是注射器吸引了我,要知道,小巧的塑料注射器,可是我和小伙伴们打水仗的最好玩具。但凡打完针,我们就会跟大夫要注射器,有时甚至还多要一个,算是对我们忍受皮肉之苦的补偿吧!大夫也是有原则的,注射器可以给,但是针头是绝对不给的。由塑料注射器,我知道了什么是接种疫苗,也知道了“吃糖丸”是咋回事,只可惜那时的我已经捞不着吃喽!
进入了21世纪,故乡的村级卫生室逐渐多了起来,镇卫生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上小学五六年级的中心小学,离镇卫生院非常近。当时,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大医院的专家大夫来南阳义诊。我们听到消息后,就会抽空到镇卫生院逛逛,每每都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我们学生偶尔会拿着义诊的宣传彩页,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尽管当时还是一副孤陋寡闻的模样。
而今,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到了千家万户。镇上的家家户户都有了家庭医生,这些家庭医生会定期上门为居民开展医疗服务。在家庭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居民也知道了更多的医疗常识。电子血压计、电子体温计、电子血糖仪等医疗器械,已经走进了居民家中,让我们享受便捷的同时,健康指数也有了更快、更高的提升。
医疗直接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医疗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也是捍卫者。尽管这些印在我心底的医疗小故事,也只是七十年来医疗变革的一小部分,但足以令人感到骄傲与自豪,足以让人心生幸福与感激。生活在这个全面小康的社会里,我们有理由为蒸蒸日上的医疗事业而点赞。成岳摄影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胡伟杰杨荣义花走进村里的小超市,在货架上检视一番后,拿起二层架子上的两包牦牛奶粉,她没有付现金,也没有扫二维码...
宕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宕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