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城区法律服务所为外出务工人员维权

汉中日报 2019-06-06 09:28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付建平)宁强县城区法律服务所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受到群众好评。

今年4月初,该所工作人员接待了本县大安镇某村数十位情绪激动却又颇为无奈的村民,工作人员通过与其数小时的交谈得知,2016年上半年,杨某等村民在甘肃省宕昌县一文化旅游度假工程工地务工,陇南市某建筑公司是该项目的施工单位,该单位又把部分工程承包给了段某某(具体居住地址不详,工程结束后至今去向不明),段某委托杨某为其工地的带班人,月工资为6000元。该工地还有20多位当地村民。工程结束后,杨某分别给各工友出具了欠条,由于段某不知去向,各工友为索要工钱,数次找项目单位甚至到政府部门上访均无果。2019年4月初,以陈某为首的5位工友以“追索劳务报酬纠纷”为由,把杨某诉之宕昌县人民法院,该法院又以“劳务合同纠纷”立案并通知杨某应诉,杨某应诉后便与同村的务工村民来到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综合杨某和该伙村民的述说,承办人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并明确告知,如果他们所述属实,同是工友的陈某等5人起诉杨某讨要工钱系诉讼主体有误,要密切注意段某的行踪或由他们收集段某的确切居住地址,加强沟通联系,以便诉讼维权。杨某及同来的村民听取了承办人的意见,并当即同该所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随后,承办人在通过广泛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书写了答辩状。5月16日该案开庭审理,通过举证、质证,辩论,最终法庭采纳了承办人的意见,原告陈某等5人在开庭后一星期内,向法庭撤回了诉讼,之后通过电话联系明确今后要共同维权。

该案在办理过程中,捋顺案件主体责任关系,但本案至此并没有真正结束。承办人表示,将继续为民工讨薪维权,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不辞辛苦拯救文化遗产 掇拾蒐缀成果丰硕 读沈文辉主编的《陇南羊皮扇鼓》感言

龙青山民间民俗文化凝结着华夏大民族的精神,道德理念和民族情感,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中国智慧,中国道路...

宕昌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