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等不靠 用双手实现致富 南阳镇村民李凤平靠生猪养殖改善生活,并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
青秀区南阳镇二田村村民李凤平开心地在喂养猪本报通讯员苏玉敬摄
丈夫4年前突发心肌梗塞病故,留下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女和70多岁的父母亲。家住青秀区南阳镇二田村的村民李凤平今年36岁,身处困境却不言馁、不言弃……在村委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她潜心学习养猪技术,发展生猪养殖,实现年出栏生猪50头,家庭收入超6万元。在脱贫摘帽后,她还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脱贫。
突遇不幸 她选择了坚强面对困难
李凤平原来有个幸福的家庭。2015年,丈夫突发心肌梗塞病故,留下了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女和70多岁的父母亲,家庭重担一时间全压在李凤平身上。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家庭,南阳镇党委、政府,驻村干部和包村干部都一直牵挂着。2015年,经过入户精准识别、村委“两评议两公开”程序,李凤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让她又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此后,各项帮扶政策逐渐朝着李凤平这样的贫困户倾斜。帮扶干部多次深入李凤平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一户一策”,在扶贫政策、小额信贷、教育扶贫、产业补贴、社会帮扶等给予扶持,动员她积极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
李凤平也将悲伤化为努力向前的动力。为了掌握养殖技术,她主动向镇兽医站的老师虚心请教,资料查问,积极研究。切实掌握一整套生猪养殖技术后,她决心建猪栏发展生猪养殖。
多方帮扶 靠生猪养殖改善家庭生活
“能找到合适的产业,形成持续的增收,这个家庭才可以渡过难关。” 包村干部孙坚华说。
在驻村队员和青秀区企业管理站帮扶责任人大力帮扶下,李凤平2016年得到了爱心捐款5000多元,她用这些钱引进了4只母种猪。李凤平把4只母种猪当宝贝养。每天清晨,她便早早起来打理猪圈,投放饲料,清理粪便,一直忙碌着。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终于成功出栏生猪25头,收入5万多元。除去兽药、饲料等成本,获利3万多元。不仅还清借款,还有了一些积蓄,成了全村第一批脱贫户之一。
脱贫后,李凤平积极扩大养殖规模,新建100平方米的猪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猪致富实践经验。经过努力,她成功实现了从开始的养殖4头母猪、年栏生猪20多头,到如今养殖母猪6头、年出栏生猪达50多头,家庭收入超过6万元。
心怀感恩 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脱贫
“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家恐怕还在受苦受穷。我一定要把这个产业继续做下去,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帮扶。”李凤平说。
满怀感恩之心,李凤平主动帮助和鼓励本村其他贫困户靠自己的劳动脱贫。在她的带动下,刘文觉、刘文柚等贫困户也顺利实现脱贫。“不向贫困低头,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李凤平身上的这种精神也感染了我们。”脱贫户刘文觉说,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农活,任劳任怨地照顾婆婆,乐观积极,而且在李凤平的影响下,坚定了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严艳近年来,武都区紧盯整区脱贫摘帽目标,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产业...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