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宕昌哈达铺抟拳:相传来自清廷大内的奇特酒令

兰州晨报 2017-11-15 05:54 大字

抟拳高手闵强录、顾广才在对战高升:划拳时双方先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以高升起令。内侍:双方均握拳,叫内侍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内侍双杯请酒”。外侍:双方均伸五指,叫外侍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外侍双杯请酒”。顶戴大红:一方伸大拇指,对方伸四指,叫顶戴大红者赢,对方叫大红顶戴也赢,不计胜负。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顶戴大红双杯请酒”或“大红顶戴双杯请酒”。双眼花翎:双方均伸大拇指,叫双眼花翎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双眼花翎双杯请酒”。黄马褂子:一方伸大拇指,对方伸大拇指和食指,叫黄马褂子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黄马褂子三杯请酒”。如呼“双杯请酒”就喊错了,要喝罚酒。半边月亮:一方伸大拇指和食指,对方握拳,叫半边月亮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半边月亮双杯请酒”。团团月亮:双方均伸大拇指和食指,叫团团月亮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团团月亮四杯请酒”,呼双杯或三杯请酒是错代杯,喝罚酒。双红双喜:双方均伸四指,叫双红双喜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双红双喜双杯请酒”。四红四喜:一方伸四指,对方握拳,叫四红四喜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四红四喜双杯请酒”。二五七子:一方伸大拇指和食指,对方伸五指,叫二五七子者赢。对方叫五二七子也赢,不计胜负。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二五七子双杯请酒”或“五二七子双杯请酒”。九门提督:一方伸四指,对方伸五指,叫九门提督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九门提督双杯请酒”。贝子一个:一方伸大拇指,对方握拳,叫贝子一个者赢,叫其它令语者输,赢者只能呼“贝子一个双杯请酒”。

抟拳,是一种只流行于甘肃宕昌哈达铺镇和岷县秦许乡、麻子川等地的奇特酒令,它由一套独特的令语与手势组合,不同于常规酒令,传说它来自于清朝大内宫廷。

1 抟拳是什么拳?

10月20日,记者从宕昌县城去往哈达铺镇的路上,接到了杨鹏飞副镇长的电话,他说:“请记者在玉岗村停一下,这儿有两位高手,给你们要展示一下哈达铺独一份的抟拳。”

记者很好奇,抟拳是一种怎样的地方拳种呢?要知道宕昌自古以来就有尚武之风,按照《岷州县志》载:岷、宕境内都是西戎种族聚落之地。明朝实行的是屯戌政策,把山陕的农民迁往岷、宕、洮州作为“样民”,定居在“铺、塘、寨、堡”内。宕昌哈达铺、脚力铺、临江铺、尖角寨、临江寨、寺卜寨等十余处铺寨都是“样民”的定居点,除此而外“四面临番”,深山僻壤居住着一些悍勇的少数部族。“样民”的构成有明军转业的战斗人员、外地迁来的习武者,他们训练铺、寨青年学习械斗技术以求自卫,这就是宕昌武术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到了晚清以及民国时期,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民风强悍的当地人面对抢掠和侵扰奋起自卫,习武保家之风蔚然而起,更赢得诸多江湖好汉、武林高手来此授徒传艺……随着岁月流转,宕昌自然成为陇南武术之乡。

在宕昌玉岗村的一户人家里,记者见到了来自玉岗村的闵强录、王家村的顾广才,两位大叔并没穿荷叶领、对襟盘扣的练功服表演功夫,反而是在茶几上摆了几样小菜,搁上小酒盅,撸起胳膊划起拳来,原来杨鹏飞所说的抟拳,就是喝酒时的猜大拳啊!两人眼睛各自盯着对方的口型和手指的运动趋势,嘴里呼喝有声,尽管是当地方言,但记者仍能分辨出酒令里面有这样一些字眼:黄马褂子、双眼花翎、九门提督、大红顶戴……

记者似乎看到了一个清代武官威风凛凛的形象,抟拳酒令的令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内容?这些带着浓郁的清朝色彩的名词,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2 猜拳行令古已有之

酒令,是中国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也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中国酒令名目繁杂,无法精确统计到底有多少种类。据清代俞敦培著《酒令丛钞》记载,大体分为四大类:古令、雅令、通令、筹令。

通令主要有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划拳属于通令,抟拳也属通令一类。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抟拳也有这样的优缺点。

通令也是喝酒助兴最通俗也最流行的酒令之一。比如《红楼梦》、《镜花缘》中都写过“拇战”,具体方法:两人同时出一手,各猜两人所伸手指合计的数目,以决胜负。

古人们把行令喝酒当做一种雅趣,它不仅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的重要手段,更是使中华文化入于酒,而谓之为“酒中的文化”。但近些年来,人们发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呼小叫总是不雅,渐渐地在公众场合划大拳的人逐渐减少,在城市里已近似于绝迹,随之消失的还有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酒令文化。

但在一些乡村的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人们猜拳行令的场景,高声的嘶吼声里洋溢着朴实无华的情感,这是人们劳作之余的欢乐团聚,佳节喜事来临时的热烈欢庆。

在划拳的间隙,记者向杨鹏飞询问,两位大叔划的抟拳与我们所见到的惯常划的大拳有什么不同呢?

杨鹏飞说,抟拳的流传地只在哈达铺镇及与之相邻的岷县一些乡镇,它由一套独特的令语与手势组合而成。划拳时,双方先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以“高升”起令,呼出特定的令语和手势,要连续出指对呼,一旦猜中,便一气呼成,如“贝子一个双杯请酒”,语气不能停顿,声音响亮,尤其是在庆典场合,确能营造喜庆气氛。输者饮酒后,再以“高升”起令,如此反复。(抟拳酒令手势、令语、规则如本版图片所示)

3 一个叫赫赫的道台

抟拳的令语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里面有相当多的清代典章制度中的词汇:

比如“内侍”、“外侍”借指的就是清朝的内外侍卫。由皇帝直接管理的叫御前侍卫,由御前大臣管理的叫乾清门侍卫,均在宫廷内职守,称为“内侍”,而由领侍卫内大臣统管的大门侍卫,称为“外侍”。“贝子”的全称“固山贝子”,是清朝宗室的爵位,贝子位第六等。比如在影视剧《雍正皇帝》中,十三阿哥胤祥就曾封过这个爵位。

令语里说到的“双眼花翎”和“黄马褂子”都是由皇帝对于大臣以示恩宠的赏赐。“大红顶戴”是清朝官员的帽顶装饰,又称“顶子”。系用宝石、珊瑚、水晶等制成。官位的高低,顶戴的颜色、质料有所不同,是品级的象征。

而“九门提督”,全称“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是负责北京军事治安的最高长官。

除了令语中这些清朝的官职、爵位和官饰“半边月亮”、“团团月亮”、“四红四喜”和“双红双喜”则是祝愿性的用语,“二五七子”、“五二七子”则为单纯的对指组数。

为什么在哈达铺附近会流传这样独特的抟拳?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哈达铺在清代属于岷州管辖地,气候高寒阴湿,民众有饮白酒的习惯,用来祛寒去湿、通经活络。清雍正年间,岷州来了一位名叫赫赫的道台,此人系皇亲贵族,曾在宫中久住,见到当地民众饮酒,为增加欢乐的气氛,就将原为清代宫廷内部侍卫之间玩乐的酒令——抟拳教给了他们,于是这套令语和手势颇为独特的拳令便在哈达铺及周边的一些乡镇流传至今。

这种深具清朝官制色彩的“满拳”,为何只在如此之小的地域里流行而没有扩展到其他地方,期待民俗专家们考证。

文/图兰州晨报记者刘小雷周言文

新闻推荐

相隔3600里,共上一堂课 青岛市南区与甘肃省宕昌县启动网络连线课堂同步授课

□本报记者薄克国本报通讯员刘春梅“‘空中课堂\’使山里的同学足不出户,就能与我们一起学习和交流,这种上课方式真好。他们在课堂上学习非常积极与努力,我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

宕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宕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