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后发赶超 陇上江南一路向南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7-07 23:38 大字

本报记者 白杨

过去五年来,陇南市积极推进向南开放,精心谋划打造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先后与绵阳、广元、汉中、宝鸡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打造毗邻地区开放开发共同体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特别是2015 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大力实施“433”发展战略,在***、产业培育、电子商务、金融支撑、乡村旅游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列全省第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后发赶超的强劲势头。

围绕山水做足发展文章

几年来,陇南市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山水园林城市,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市区和八县县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取得阶段性进展,武都中心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礼县、康县及成县小川、宕昌县哈达铺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康县多规合一试点进展良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已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166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2.1%,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8个,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同时,陇南市抢抓机遇,全力推进“3341”项目工程,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兰渝铁路加快推进,成州机场全面开工,徽两高速、渭武高速试验段开工建设,武九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全面升级改造,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独特的气候条件,富集的自然资源,为陇南的后发赶超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陇南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基地面积达到1089万亩。积极培育以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现代制药为重点的优势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2亿元。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99个,建成投产50个。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入园企业达到131户。建成了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陇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哈达铺华昌药材城等一批物流仓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实现突破性发展,开办网店8674家,实现销售34亿元,带动就业5.4万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连续成功举办乞巧女儿节、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会,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和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开发取得积极进展。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市4A级景区达到9家,乡村旅游、中医养生度假等产业起步良好。

另外,陇南市还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两江一水”综合治理规划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林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统筹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0.4%。至此,一个资源富集、山川秀美且四通八达的区域中心正在甘陕川三省交界处初步形成。

“洼地”建设集聚产业竞争活力

近年来,陇南市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支持企业入园发展,不断放大园区“洼地效应”。

目前,成县西成开发区、西和石堡工业集中区、康县王坝工业集中区、徽县工业集中区、武都吉石坝工业园区等一大批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在陇南大地上遍地开花。

入驻西成经济开发区的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是该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规划面积245.8亩,总投资9亿元。陇南华昌投资公司投资之初,看中的正是西成开发区的经济聚合作用和便捷的交通地理环境。

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项目,包罗了电子商务大厦、电子商务会展中心、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农特产品线下体验馆,金融、物流、快递、仓储中心、客服中心、摄影厅、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运营中心以及办公区。建成后可提供1700个电商铺位,将成为陇南电子商务创业园区、人才孵化和全产业链条形成的基地。该园区的建设,将把陇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全面整合,为电子商务提供产品质量检测、大宗农产品配送、供货商采购、仓储物流等优质服务,是甘肃省为数不多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如今,武都区工业集中区吉石坝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汉坪工业园区完成初步规划,康县工业集中区已征收二期储备土地,建成园区南北两岸连接桥梁,区内道路及1座35千伏变电站。西和县石堡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完成园区土地报批和征收,礼县工业集中区已完成园区“三通一平”及部分主干道建设任务,宕昌县工业集中区实施了园区道路建设、镇区供水、生活垃圾处理、主街道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项目。

与此同时,陇南市还加快西成经济开发区、徽县工业集中区扩区工作,抓好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核心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在徽县工业集中园区内,甘肃兆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200吨腐竹及豆制品加工项目已初具规模。甘肃三森公司木工板生产线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

此外,陇南市还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入园企业达到200户,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把西成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西和、康县、宕昌3个园区建成省级工业园区,以此来提高全市工业发展的集聚水平。

今年,陇南市将不断加强招商项目可研论证、包装经费的投入,对有资源、有产业基础、预期效益明显的项目,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专题策划包装;对竞争性资源项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策划包装。围绕矿产品下游产业链延伸和综合利用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现代中医药、新型建材、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重点策划推进一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继续协助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协调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项目土地储备,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支持鼓励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入园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依托优势产业基础“从无到有”进行全产业链招商,或帮助已入园发展的大型企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创新服务机制亟待共同开发

今年,陇南市将继续围绕扩大向南开放、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建设,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全面链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互联网+”等领域为重点,创新方式、精准发力,积极开展组团上门招商、全产业链精准招商、“一对一”定点招商,不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建设,打响、打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开局战。

首先,该市突出小分队招商这一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小规模、团队化、高频次的小分队招商活动,紧盯央企、国企及国内500强、民营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制订专项招商方案组团开展上门招商、敲门招商。以县区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主导产业为依托,围绕产业上下游进行延链补链招商。着力承接和引进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成立陇南陕西商会和陇南江苏商会,促进以商招商。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尝试开展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创新“互联网+招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网上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企业信息库等数据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各类网络媒体平台,强化招商信息的宣传推广,促进网络招商。

围绕推进向南开放进程,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在区域合作中的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成渝、陕南地区的经贸交流。全面巩固、深化与四川广元、绵阳,陕西汉中、宝鸡等毗邻市州的合作范围和领域,拓展与四川巴中、南充,陕西安康等地的合作,加强与相关市州在新媒体联盟宣传、信息共享、企业互荐、赴外招商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协作。并以川渝、陕南地区为基点,辐射国内经济圈,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商会组织、陇南籍在外企业家、大型集团企业的联系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招商关系网络体系。真正将陇南打造成为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不可或缺的黄金段。

继续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落实一个项目、明确一名领导负责、指定一个责任单位、组成一个协调服务小组、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政府领导包抓工作机制,对未开工的项目,全力协调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对已开工的项目,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困难,加快项目建设,促进资金到位和形象进度。建立意向项目的定期汇总分析机制,强化项目的跟踪衔接,做到关口前移、服务前移,促进合作意向转化为签约项目。实现“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到“依靠优质服务招商”的转变,认真落实“帮办制”、“代办制”、定期走访制等服务措施,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适时召开项目落地推进会,互学互鉴,互评互比,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开花结果。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陇南紧扣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展了“433”发展战略,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快速推进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和城乡一体上,着力夯实硬件基础、民生基础、执政基础,在电子商务上集中突破,拓宽“互联网+”应用领域;在金融支撑上集中突破,提升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在旅游开发上集中突破,引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牵引下,陇南市所面临的国家政策机遇、产业转移机遇、市场发展机遇正在加速释放,这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地处甘、陕、川三省交汇“金三角”地带的陇南市,南倚成渝经济圈,东连关天经济区,北靠兰州新区,西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地处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和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结点,区位优势十分优越。随着铁路、高速、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密集实施,陇南将一路向南,成为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新闻推荐

宕昌县根据贫困村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实现每

宕昌县根据贫困村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主导产业、致富路子、致富技能。图为竹院村农民王效珍试养成功的略阳黑河乌鸡。刘国庆摄...

宕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宕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