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精打增收“组合拳”
客商在宕昌县哈达铺华昌药材城选购当归
哈达铺村民赶制“红军鞋”
本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刘国庆
为充分利用***专项贷款,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宕昌县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努力发展增收产业,打出了一套***、稳定增收的“组合拳”。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宕昌县位于陇南市西北部,境内沟壑纵横,部分区域高寒阴湿,深山林木茂密,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5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5%;2015年底贫困人口6154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06%。去过宕昌的人都感叹:这是个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也是“离小康最远的地方”。多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立足贫困落后实际,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贫困面貌有了很大改善,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比较明显。
但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依然是宕昌面临的根本问题。为了发挥***的最大效应,帮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去年以来,宕昌在深刻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综合论证,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双联行动,助推***精准脱贫增收产业发展专项活动。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调动各方积极支持,组织双联干部进村入户,以全县2.1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在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持证务工人员、2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同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帮助每个贫困户从养鸡、养蜂以及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经济林果、蔬菜(食用菌)、草畜养殖、加工贩运商贸等8项产业中,再谋划落实1-3项配套增收项目。通过政府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强力支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县领域“精确滴灌”、全面开花,以产业的大繁荣推进扶贫的大发展。
从“把脉会诊”到“出谋划策”
去年以来,宕昌县按照专项贷款发放到户、增收项目覆盖到户、双联干部帮扶到户、脱贫目标监测到户的“四到户”要求,帮助贫困户把脉会诊、出谋划策,落实增收项目,宕昌县何家堡乡草坪子村养鸡合作社带领村民持续增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首先,双联干部深入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围绕如何用好***专项贷款,通过与他们深入座谈,掌握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想法和打算,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找准收入增长点。并且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分析掌握主要的收入来源,依据家庭劳动力状况和种养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比算账、分析论证,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帮助确定具体的增收项目,制定具体的增收措施。同时,紧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实际需要,采取集中培训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分产业搞好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致富能力。围绕在全县开展的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搞好试验示范工作,使贫困户学有榜样、赶有标杆;围绕种养业提质增效目标,指导贫困户抓好日常管理,做好动物卫生防疫、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工作,确保生产环节不出问题;围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广泛利用电子商务搭建平台,帮助贫困户构建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全县输出劳动力10万人,种植中药材42万亩,种植经济林果31万亩,种植蔬菜3万亩,种植食用菌100万袋,养殖蜜蜂1.5万箱,养殖草畜15万头(只),养殖土鸡32万只,开办电商扶贫网
店957家,从事乡村旅游服务1.2万人,从事加工贩运商贸8.6万人,基本实现了特色产业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去年,何家堡乡草坪子村羌凤帽帽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0多户***建档立卡户发放红利8万多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
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
针对扶贫到户项目特别是生产发展项目周期长,见效慢,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功成不必在我”胸怀,多年来一直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突破性措施不多的问题,宕昌县组织县乡各级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多次召开研讨会,统一思想认识,精心分析论证,形成了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多谋利远发展之举的思想共识,通过项目支撑、亲邻结对、大户带动、专合组织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支部引领、电商带动、双联帮带等模式,使广大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走向脱贫之路。
其次,该县还扎实开展劳务产业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掌握了10万多人的劳务技能培训需求,2015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万多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颁证1万多人。委托省中医药大学编制了《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设立了1000万元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奖励基金。举办了中药材产销电商对接洽谈会暨中医药养生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产销对接洽谈与项目签约、中药材展览、基地观摩、“道地中药材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抢抓官鹅沟景区被纳入全省重点建设的20个大景区之一的机遇,扎实开展了旅游产业提升年活动,积极促进旅游扶贫,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旅游服务创业增收。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工作,采取“网店+贫困户”的模式,通过促进销售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发挥党支部和能人大户的作用,通过结对互助的办法,帮助贫困户解决不懂技术、不会经营的问题。
另外,针对一些群众有发展意愿但无发展能力的问题,按照先富带后富的思路,通过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升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实现在资金、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建立企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针对全县缺少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足、规模效应不明显的问题,积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建成了华昌国际药材城和理川中药材市场,福江源、圣理源、远大生物科技示范园等三家企业开展了GMP 认证,建成了9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帮助贫困户提高增收产业质量效益;针对“种养加”产品市价不稳定,市场预期不可靠的问题,引进了甘肃琦昆农业发展公司,在哈达铺镇建设了中大型中药材仓储物流园区,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1.4万多户建档立卡困难群众达成了2.8万多亩的中药材订单农业合作协议,实现了产销无缝对接,在保障药农权益方面做到有最低保护价格,有优质优惠政策,有种植技术指导,使中药材产业走上订单规划—规模发展—农户增收的良性循环之路。
与此同时,宕昌还将增收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经济责任书重要内容,量化指导,量化评估,量化考核,奖优罚劣,重奖重罚,营造了多业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确保绝大部分贫困群众依托增收产业脱贫致富,迈上小康之路。
新闻推荐
12月11日,宕昌县阿坞乡耙石村吴合保老人和孙女晾晒丰收的中药材大黄。近年来,该县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引导鼓励群众种植中药材,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收入已占全部...
宕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宕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