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 共奔小康】产业激活一潭春水 ——宕昌县探索***新机制纪实

甘肃日报 2016-05-05 10:47 大字

【*** 共奔小康】产业激活一潭春水

——宕昌县探索***新机制纪实

本报记者 孙海峰

宕昌县属国列贫困县,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之一。全县辖2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总人口31.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6万人,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重点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9.34万人,贫困面为32.9%。

在***进程中,如何才能尽快让贫困群众的收入多起来?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宕昌县“给钱给物不如壮大富民产业”的扶贫思路越来越清晰。他们把拓展助农增收“十条路”作为***精准脱贫的关键措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金融撬动”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5年底,整体脱贫重点贫困村24个,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超计划减贫5500人,减贫率达29.98%,贫困面下降到23.06%。

贫困农户变股东大山深处分红忙

2016年春节前夕,宕昌县羌凤帽帽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首次股民分红大会。该县何家堡乡草坪子村的32户***建档立卡户以股东的身份,领到了合作社首批现金红利,共计8.2万元。曾经远近闻名的穷山村何以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这事,还得从宕昌县开辟的“党支部+合作社+电子商务+贫困户”***新模式说起。

草坪子村是宕昌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地处山区,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致富技能、残疾人口较多,扶贫难度相当大,一条“穷根”始终牢牢地扎在当地。发展难度大、致富没指望,久而久之,村民们也习惯了得过且过。结果,越混越穷、越穷越混,形成了恶性循环。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后,宕昌县委组织部作为草坪子村的帮扶单位,开始认真琢磨怎样让这个“老大难”村走上致富道路。“草坪子有69户29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了32户149人,群众缺文化、没手艺,全村劳动力少,土地产出少,也没有退耕还林补助。帮扶单位找不到抓手,真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县委组织部部长刘永成回忆道。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钻研,总能找到出路。就拿草坪子村来说,表面上看没有任何优势,可在这穷乡僻壤却有一样宝贝。那就是当地村民散养的帽帽鸡,这种鸡不仅肉质鲜美,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存量少,性情凶猛,几只鸡竟可以将毒蛇撕成碎片。发现了这样宝贝,草坪子村的变化也悄然开始了。

发展产业总离不开钱,为筹集启动资金,县委组织部等帮扶单位纷纷将挤出来的办公经费共计30万元拿了出来,为草坪子人修建了鸡舍;又为每户***户提供了1000元的股本,让他们以此入股,成为了产业的一份子。同时,发动村上有意愿入股的群众入股10万元,共筹集43.2万元。钱的问题解决了,去年5月,宕昌县羌凤帽帽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

产业要发展,营销是关键。可让一群对市场两眼一抹黑的贫困户到哪里找市场呢?此时,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文化水平高、又懂电脑,很快就帮村民们开办了网店,为尽快形成销售团队,宕昌县还把回乡未就业的大学生、优秀青年农民组织起来,在网上大力宣传合作社饲养的土鸡。合作社的羌凤帽帽鸡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可,销售渠道越来越宽,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村民们有了致富手段,收益也渐渐显现出来。

陈闯新是草坪子村的***户,也是合作社的第一大股东,谈起这半年多的变化,老陈感慨地说:“以前我也想养鸡,可才建了一栋鸡舍,就没钱了,后来有了合作社,不光把我建起的鸡舍作价4万元入了股,还给我1000元作股本。刚开始,我也不相信这事能干好,可有了网络销售,我们的土鸡卖到了全国各地,浙江、云南、四川的客商都问我们订鸡苗。销售好,大家都沾光,这次我光分红就拿了8000元,真是没想到。”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半年多时间,这个“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新模式,就释放出了惊人的能量。今年过年前,全村32户贫困户除每户得到了2000元分红外,还获得了自己按比例的分红,而全村人在土鸡产业的带动下,也分别得到了不菲的收益。

两年前,罗云的儿子因车祸肇事,赔偿对方20万元,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巨债,可谓雪上加霜。“这两年我家里就没听见过笑声,背着这么大笔债,有时候真想死了算了。”罗云回忆道。合作社成立后,罗云得到了1000元股金,还得到了帮扶的鸡苗,半年时间下来,家里的生活居然得到了改善。“除了2000元分红,我家养的鸡还卖了3400元,再加上儿子打工的收入,家里总算又见着钱了。过完年,我也出去打工,老伴在家养鸡,日子会好起来的。”带着久违的笑容,罗云盘算起了今后的日子。

乡亲们有了红利,合作社的前景也日益广阔。合作社计划今年繁育种鸡3000只,孵化鸡苗30万只,销售鸡苗25万只,出售成年鸡5万只,实现年销售收入310万元,利润90万元。这个目标能实现吗?对此,陈闯新信心满满地说:“县里搞了摸底调查,全县有1457户贫困户有意向养鸡,需要鸡苗16万多只,再加上与我们合作的7个合作社,还有外地客户,完成这个目标困难不大。”

除了为乡亲们找到致富途径,草坪子模式还突出了共享的理念。在这一模式下,村党支部将支部控股30万元中的2万元分红作为支部集体积累,其余28万元股金产生的红利将作为专款逐年平均分配给32户贫困户。等这32户贫困户脱贫后,将只参与自己1000元股金分红,不再享受28万股金产生的红利,而这些红利将经党支部召开股东大会同意后继续用在返贫人员或村级公益事业。由此,一条通过村级积累为当地公益事业“造血”的新路也日渐清晰。

“党支部是合作社的领导核心、合作社是产业发展的生产基地、电子商务是合作社的营销手段、贫困户是合作社生产者和受益者,这就是草坪子模式。”刘永成说。

订单产业让中药材不愁“嫁”

四月的宕昌暖意融融。在理川镇陈家沟村,赵想娃笑逐颜开。今年的中药材全都有订单了,有政府的扶持,再不愁药材卖不出去了,种植中药材的信心也更坚定了。赵想娃说的“订单”,指的是理川镇1055户贫困户与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3466亩中药材种植收购合同,包括当归420亩,黄芪1282亩,党参1764亩。

近年来,宕昌县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确定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牵引、专业化合作组织带动的总体思路,科学编制《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整山整片整流域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药材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了具有宕昌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优势产业,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陈家沟村地处高半山高寒阴湿地区。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54户732人,其中贫困户87户398人,总耕地面积1710亩,人均耕地2.3亩,主要经济来源便是种植中药材。

去年来,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该村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突破口,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科学谋划、综合施策,2015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02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0元。

然而,药材市场不稳定因素极大地挫伤了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使广大药农放弃优势产业另辟蹊径。

如何把中药材产区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订单扶贫是宕昌县“造血式”扶贫的方式之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壤和环境。在上千年的优胜劣汰、野药家种的演变进程中,宕昌所产的药材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和欢迎。

宕昌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由甘肃琦昆公司在哈达铺华昌药材城建成占地90亩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园,该公司按照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与全县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签订了2.8万亩中药材订单,确保农民增产稳收。

“宕昌县种植中药材历史虽然悠久,但是作为产业开发的时间还不长,开发程度较低。要让中药材产业获得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加快补齐短板,通过项目扶持和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运销大户建立基地、开拓市场、扩大营销网络,实行订单化生产,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后发赶超。”说起宕昌县中药材发展的短板,县委副书记贾永文说。

手头有钱了,腰包鼓起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赵青安说,明年他们准备增加流转土地面积,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交通新闻】“重走长征路”采访组到访宕昌哈达铺段

【交通新闻】“重走长征路”采访组到访宕昌哈达铺段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采访组途经腊子口,沿县道459线南腊路前行,于6月23日下午...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