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转变才能促进发展
作风转变才能促进发展
马文君
领导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基层干部是扶贫攻坚和改革发展的主导,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干部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干部作风飘浮,作为不足;有的干部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实少;有的干部对待群众问题,不是“踢足球”式的推脱责任,就是敷衍了事不费心思。党的政策再好,如果干部不落到实处,人民终不能受益。群众呼唤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好干部。
作风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认识不到位,作风难持久。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实践中尊重客观实际、遵循发展规律,把转变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宕昌县基层干部强化服务意识,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与群众一道,寻找贫困落后的根源,打通发展的瓶颈,谋划脱贫致富的办法,找到了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主线。这样的转变,就是群众观念的深化。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实践问题,就是要真抓实干。实干,是评价干部作风的根本标准。为政之要,贵在躬行,重在实干。承诺百姓的事要办、发现百姓的难要解决,这就是干部的担当。群众看干部的作风,既听其言,更观其行。对于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来说,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干部作风的好坏与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息息相关。因此,这些地方的基层干部,更要心系群众办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正将暖民心的事办在百姓的心坎上,用实干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与爱戴。
转变作风不能只是一阵风,需要长期坚持。作风问题年年讲,作风建设时时抓,但改作风有时会陷入“改过来又退回去”的尴尬。上级一重视,马上抓作风,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下手。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警惕,三分钟热度。在群众眼里,这本身就是坏作风。只有常修为政之德,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始终带着实干的精神去开展工作,才能真正推进作风转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新闻推荐
宕昌县旅游业迈上新台阶10月24日,游客在宕昌县官鹅沟景区观光游览。随着官鹅沟景区建设的全面推进,该县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本报记者郁婕...
宕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宕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