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声】一路通 路路通

甘肃日报 2014-06-16 18:19 大字

【民声】一路通路路通

吴梦寒

一路通 路路通

久居城市的人,或许很难体会“路”对于农村的意义。有两个故事,耐人思索。

一是,我在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新坪村教学点采访时,虎春梅老师说,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她曾经背着背篓出山给孩子们买书,30多公里山路翻山越岭走下来,脚上的鞋就走烂了。

另一个故事,来自1997年新华社的报道。宕昌县阿坞乡各龙村的杨尕女,在自己家的墙上画上了一列火车,梦想着乘坐这列火车远离大山。

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甘肃,深刻地反映了山里的人对“路”的渴望。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看见一村庄、走得泪汪汪”。在甘肃,贫困多年如影随形,往往就是因为这最后一公里“肠梗阻”。人出不去,钱进不来。“路不通”,有时候就是通往小康的关键壁垒,把人们关在山里头,把发展阻在山外头。

“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村道、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幸福的大门。

民之所忧,政之所系。“村道早日硬化,小康早日可望。”这两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加快建设步伐。“1236”扶贫攻坚行动,村道硬化被列为“六大突破”之首。结合双联行动,农村公路实施了全覆盖工程。2013年,甘肃省启动了交通扶贫攻坚行动,当年全省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8000公里。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56万公里。经过农村公路提速发展的攻坚战,我们欣喜地看到,甘肃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出行难”、行路难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道路通,百业兴。从“此路不通”,到“村村通”,再到“户户通”,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自然封闭的状态。新鲜空气进入,生产要素流动,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汇集……事实证明,路网越发达,发展越迅速;道路越宽阔,思路越开阔;民生越改善,生活越幸福。昔日的“拦路虎”,正在变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今天的甘肃,农业、农村、农民正经历着深刻的格局之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的乡土社会向更加开放更加文明的现代新农村转型;传统的农民,向更为专业素质更高的新型农民转型。新的变化,新的格局,新的挑战。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对“路”的要求也更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还要继续努力,不仅要建成四通八达的路网,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让农民更便于出行,能走出一条农村转型跨越的新路。我们也期待着,一路通,路路通,条条大路通小康。

新闻推荐

【灾后重建周年回眸】陇南灾后重建稳步推进

【灾后重建周年回眸】陇南灾后重建稳步推进陇南灾后重建稳步推进本报陇南讯(记者周者军)7月16日,记者从陇南市发改委了解到,陇南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推进。截至7月15日,开工建设灾后重建项目15...

宕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宕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