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 陇南市抗击暴洪和地震灾害纪实 本报记者 周者军
灾难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
陇南市抗击暴洪和地震灾害纪实
核心提示
今年6月中旬以来,陇南市接连遭受暴洪和地震袭击,特别是“6·20”暴洪、“7·8”暴洪、“7·25”暴洪和岷县漳县6.6级地震、文县4.5级地震相互交织,灾害交替发生,灾情不断加重。据统计,截至7月31日18时,叠加的灾害共造成陇南1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7.3亿元。
危难时刻,陇南人民坚强挺立!
灾难面前,陇南人民众志成城!
灾情发生后,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下,陇南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从第一时间救人到千方百计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各项抢险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灾害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2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陇南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有力,考验了灾区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暴雨,接连不断的暴雨,康县阳坝告急、文县范坝成“孤岛”、国道212线文县玉垒段严重受阻、国道316线徽县麻沿至八盘山路段交通完全中断……
地震,连续两次地震,宕昌、礼县震情严重,文县、武都再遭重创。
今年6月中旬以来,陇南市接连遭受暴洪和地震袭击,特别是“6·20”暴洪、“7·8”暴洪、“7·25”暴洪和岷县漳县6.6级地震、文县4.5级地震相互交织,灾情叠加,民房出现大范围倒塌和严重损坏,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接连发生,道路交通严重损坏,学校等公益设施受损,灾害交替发生,灾情不断加重。
大灾大难面前,陇南市各级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排千险、除万难、抗地震、斗洪魔,绘就了一幅幅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共克时艰的壮丽画卷。
暴雨、地震,地震、暴雨,陇南灾情接连不断
6月中旬开始,陇南持续降雨,康县、文县、武都的农村居民住房、道路、电力、景区等遭受损坏,在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抗洪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7月22日,岷县漳县又发生6.6级地震,波及陇南9县区,特别是与岷县一山之隔的宕昌、礼县受灾严重。正当各级干部奋力抗震救灾时,7月25日又突降暴雨,徽县、成县、西和、礼县的多个乡镇受灾。而7月27日凌晨文县发生的4.5级地震,更让文县、武都的灾害雪上加霜。
据统计,截至7月31日18时,“6·20”“7·8”“7·25”暴洪灾害和岷县漳县6.6级地震、文县4.5级地震,共造成陇南1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7.3亿元。其中,家庭财产损失33.36亿元,基础设施损失51.49亿元,公益设施损失11.05亿元,农业损失9.02亿元,工矿企业损失2.42亿元。紧急转移安置47.6万人,饮水困难5.8万人。
暴雨和地震造成全市2人死亡、1人失踪、93人受伤;导致1.5万户4.6万间农房倒塌,严重损坏农房6.5万户20万间;造成国道212、316线,省道205、206、208、219、306、307线169处发生滑坡、塌方和泥石流,1203公里不同程度受损,累计方量20.42万立方米,暴洪期间大部分交通受阻,8处完全中断。125条2307公里县乡公路和2157条1.2万公里通村公路严重受损;198个村26978户一度停电;86个电信基站受损,光缆中断41处262公里;损坏河堤147处30.94万米、水渠28条2.3万米,集雨水窖623个,蓄水池53个,9座水库坝肩出现不同程度裂缝;发生滑坡302处、塌方39处、崩塌161处、地裂缝11处、泥石流110处。
暴洪和地震灾害致使438所学校倒塌校舍187间3786平方米,形成危房校舍4982间99632平方米。医院、卫生院倒塌房屋1505间3.3万平方米,受损房屋5506平方米,医疗设备受损282台(件)。17所五保家园、93个村级活动室出现地基塌陷、围墙裂缝或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79885.14公顷,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成灾面积65169.7公顷,绝收面积6222公顷,2330.2公顷耕地被毁。全市34户工业企业受灾,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户。
四面八方的关爱和援助,温暖着灾区群众的心
暴洪之殇,地震之痛,让刚刚从“5·12”大地震中走出的陇南人民再次遭受了密度集中、破坏程度深的自然灾害侵袭。但灾难面前,一股股汇聚而来的力量,让灾区人民更加坚强。
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时刻牵挂着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工作。
救援队来了、党员突击队来了、志愿者服务队也来了……
四面八方的关爱和援助像暖流涌向陇南灾区,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为陇南人民抗洪抗震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着受灾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
7月25日,省委书记王三运带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建华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宕昌县哈达铺镇实地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连夜主持召开座谈会,对组织好群众的转移避险、生活保障、互助自救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7月29日,省长刘伟平深入徽县、成县等灾区察看指导抗震抗洪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伤群众,对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自然灾害预防等作了安排部署。
7月29日,省委副书记欧阳坚深入宕昌县指导抗震抗洪救灾工作,对灾区道路、通信、电力的抢修和群众临时住处、吃饭、饮水、看病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安排。
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率领由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地震局等9部门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在副省长冉万祥的陪同下,深入宕昌县现场察看灾情,慰问受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中组部抗震救灾工作组先后深入宕昌县哈达铺镇、理川镇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国家防总、国家地震局先后派出工作组,赴陇南检查指导抗震抗洪救灾工作,核查灾情。
副省长王玺玉、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等领导先后到宕昌、徽县等受灾严重的乡镇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灾情发生后,陇南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及时应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市委书记孙雪涛、市长陈青立即就全市抗震抗洪救灾工作进行部署,第一时间深入康县阳坝、宕昌县哈达铺、礼县湫山、文县尖山、范坝等重灾区现场察看灾情,慰问受伤人员,指导抢险救灾。
针对地震、暴洪灾害交替发生、灾上加灾的严峻形势,陇南市先后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干部参加的全市抗震抗洪救灾视频会议、市委常委会、四大班子联席会等会议,及时安排部署抗震抗洪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迅速赶赴受灾县区和灾情严重的村社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市委、市政府紧急启动陇南市地震二级响应,市防汛指挥部相继下达指挥长令,市减灾委先后启动三级、二级自然灾害救助响应。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全面打响。
大难来时,保证群众生命安全是首位
在国家各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急行动,以保障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
灾情发生后,市县区紧急行动,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市消防支队紧急出动救援官兵61人、消防车7辆赶赴宕昌县哈达铺、理川等重灾区抢险救灾;公安部门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在重灾区宕昌县、礼县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向定西提出支援请求。各受灾县区和乡镇组织救援力量对灾区实现全覆盖,逐村逐户搜救被困群众。市卫生局迅速组成专家医疗队奔赴重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宕昌县、礼县、西和县、成县的医疗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紧急行动,深入第一线,对受伤人员实施无条件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和伤残。目前,受伤人员中有2名重伤人员已分别转移到兰州、天水住院治疗,其余受伤人员就近救治,已治愈出院16人。
徽县、武都区、康县对“7·25”暴洪灾害受伤人员及时就近救治,现已全部治愈回家。市、县区卫生防疫部门第一时间开展灾区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灾区饮用水源和食品等的检查和监测,组织开展环境消毒、杀虫、灭鼠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灾难面前,心手相连同舟共济
连日来,在陇南抗震抗洪抢险救灾中,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就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身影;哪里急、难、险、重,哪里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奋战的主战场。在接连不断的灾难面前,陇南市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克时艰,奋力抗灾,成为灾区一线的中流砥柱。
从文县到康县、从武都到宕昌、从礼县到徽县,6月中旬以来,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冒着随时有滑坡、塌方和落石的危险,辗转暴洪和地震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村社,查看灾情,指挥群众转移撤离、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国道316线麻沿河至八盘山段道路中断后,为了及时赶到现场,正在礼县查看地震灾情的孙雪涛,经天水市秦州区大门乡前往徽县麻沿河乡。到达娘娘坝镇小南峪村时,大面积的滑坡体阻断了交通,前方桥梁被洪水冲毁,车辆无法通行。孙雪涛踩着1尺多深的泥浆,在崎岖的山路上徒步一个多小时,赶往受灾现场。
陇南市市长陈青今年4月中旬才到陇南就职,6月中旬开始的持续降雨和7月下旬的连续两次地震,让她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抗震抗洪抢险的道路上。白天冒着山体松动、滚石随时可能落下的危险,到重灾村察看灾情,晚上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作都仔细考虑,精心安排,落实到人。
陇南市主要领导冲锋在前,鼓舞着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机关干部、双联单位干部纷纷赶赴灾区,与受灾群众携手开展抗震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让党旗在灾区高高飘扬。
“老乡,我是市上派来的干部,帮助乡亲们拆除地震造成的危房,重建家园。”“乡亲们,暴洪灾害冲毁了大家的房屋,有什么困难告诉我们,灾难面前我们是一家人。”连日来,在陇南地震灾区和暴洪灾区,随处可见市县机关干部帮助受灾的群众拆除危房、清理废墟、清理淤泥的身影。为了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目前,陇南市委组织部已选派3500多名机关干部驻乡入村,开展抗震和抗洪救灾工作。
看到连日来国家、省上、市上、县上的领导干部一拨接一拨来到村上,看望慰问帮助受灾户,市上又派来机关干部帮助受灾户拆除危房、清理废墟,规划村上的灾后重建工作,受灾群众动情地说:“灾难面前,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一起,党委政府和百姓在一起,群众的信心和力量就会更加有力地凝聚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灾情发生后,各级各部门把抗震抗洪救灾工作作为开展双联行动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行业优势,组织人员深入所联系村户开展抗震抗洪救灾工作。根据市上统一安排部署,市级领导带头,组成9个工作组,迅速分赴一线排查灾情,全面了解掌握情况,指导抗震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市县1292个联村单位都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带队,全市共动员2.7万余名干部迅速深入联系村社和受灾群众家中查看了解灾情,安抚稳定群众情绪,指导抗震抗洪救灾和生产自救等。各县区双联单位及时奔赴抗震抗洪救灾第一线,深入村社农户,会同乡村两级组织一道开展灾情核查、抢险救灾、排险除险工作。各联村单位及时协调筹措救灾物资,帮助开展人员转移、村道抢修、排险除险等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科学防范,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路断了、房屋塌了、景区被淹了……”叠加的灾难让山清水秀的陇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但在持续不断的灾难中,陇南却创造了人员伤亡特别少的奇迹,这奇迹背后是陇南市不断完善的预警机制、不断强化的预警防范能力、不断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超常迅速的快捷反应、成效显著的得力措施、科学有效的紧急救援、干部群众的全力配合。
为了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陇南市组织市县区气象、水务、国土、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强灾情监测预报,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大隐患加强排查,确定专人值守,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防范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为了防御突发自然灾害,陇南市气象、国土、防汛等部门充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通过《重要天气预报》、三级应急电话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向县区、乡镇、村组发布雨情、汛情、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向全市两万多名预警员、乡镇村社负责人发出8.3万多条预警短信,积极有效防范应对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6·20”、“7·8”、“7·25”暴洪灾害前,接到省、市气象部门相继发布的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作出批示,市气象、国土、防汛、应急办等部门充分发挥监测预警职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县、乡、村采用预警喇叭、手摇报警器、敲打铜锣等方式,迅速传达到了每户群众和单位。
同时,乡、村干部在危险区域值守,密切观察河水、山洪变化,一旦发生险情,提前组织群众撤离。由于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自然灾害预警指挥系统发挥应有作用,防范措施到位,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武都区枫相乡亚滩村虽然被滑坡整体淹没,但由于转移群众及时,全村148名群众无1人伤亡。
徽县麻沿河乡7月25日遭遇强降雨,全乡15个村严重受灾,其中屈兰村砖滩社河堤冲毁,洪水冲入村内,乡村干部组织全社86户360人提前撤离,无1人伤亡。
成县黄渚镇柏湾村成河社在“7·25”暴洪灾害中,群众房屋进水,大桥冲毁,灾情十分严重,由于全社72户289人提前撤离,避免了人员伤亡。
让每一个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水喝
为了尽快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陇南市减灾委员会先后紧急启动三级、二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紧急调运面粉、帐篷等急需的救灾物资,按照“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有病能看”的“五有”要求,积极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全力解决灾区群众临时居住和生活困难。
目前,通过投亲靠友、在附近村安置和在安全地带搭建帐篷等方式,共转移安置群众47.6万人。省民政厅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急筹集救灾物资,先后调拨帐篷5600顶、棉被16000床、折叠床1600张,紧急支援陇南抢险救灾。
省委组织部下拨50万元党费支援陇南抢险救灾。省市财政部门紧急筹措抢险救灾应急资金1610万元,其中省财政拨付1390万元,市财政自筹220万元,及时拨付重灾县抢险救灾。各县区自筹资金,累计投入2075万元,全力开展抗震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从西安紧急调运2000件棉衣、1390床棉被,支援礼县抗震救灾。宕昌先期筹措100万元的临时救灾资金,紧急调运发放帐篷1634顶,在开阔地搭建帐篷组织避险,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邻里相帮。礼县下拨应急救灾资金50万元、调运发放帐篷1080顶、铁丝5吨、方便面2000箱、矿泉水2000件。徽县筹集350万元,紧急采购折叠床600张、棉被1000床、灶具200套,及时发放到受灾农户手中。文县紧急筹措应急救灾资金100万元,及时购买调运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处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电力、交通、电信等部门紧急调集人力和设备对因灾造成的坍塌道路、中断的供电通讯设施进行抢修,特别是电力部门派出抢修组对个别停电区域积极开展电网巡视抢修,及时恢复道路、通讯、电力等设施,确保道路交通、供电、通信畅通。“7·25”暴洪灾害引发多处山体滑坡、塌方,导致国道316线麻沿段、212线文县段和省道206、205、307线部分路段交通中断,市、县交通和公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抢险预案,紧急调集挖掘机、装载机、工程车冒雨连续作战,全力抢修,并加强巡回检查和避险提示,积极疏导交通,对滞留司乘人员提供生活援助,以最快的速度抢通阻断公路,确保了干线公路和通乡公路正常通行。
同时,地震、水务、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大次生灾害防范力度,在断路、断桥、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点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引导过往车辆和行人绕道通行,对危房逐户核查登记,并组织人员及时进行拆除,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风雨过后见彩虹,重建美好新家园
洪水渐渐退去、震后最紧要的关头也过去了,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坚强的陇南人民挺起不屈的脊梁,用双手刨开满屋的淤泥,抬走一块块压在道路上的巨石,挖出一袋袋被埋在废墟中的粮食,顽强地迈开了重建的脚步。
遭受重创的陇南大地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又开始显现出以往的生机和活力。灾情核查、生产自救等工作立即展开。核桃园里、中药材地里,处处是男女老幼忙碌的身影。
“家没了,田没了,可人还在呀!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再大的困难也能扛过去!”受灾群众信心百倍地说。
暴洪和地震灾害过后不到一周时间,一条条中断的道路被抢通,一堆堆如山的淤泥被清除,一顶顶帐篷搭起来了,一缕缕炊烟从安置点升起……
在安置好受灾群众后,市、县区各级组织不等不靠,积极组织动员受灾群众自力更生,全面开展生产自救,依靠自身力量清理废墟、抢修河堤道路设施,就地取材搭建临时住所和避难场所,开展清扫垃圾、灭菌消毒等工作。在抢修水毁农田的同时,积极组织群众能采收的尽量采收,有条件复种的尽快复种,通过抢墒播种,以秋补夏,抓好马铃薯、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播种和病虫害防治,加强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综合管理,积极组织花椒等农产品营销活动,努力实现秋粮增产、经济林果丰收,确保大灾之年实现农业稳定增长。
市、县区工信委、工商局等部门在全面排查灾情的基础上,对受损停业的工商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教育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对学校教室及周边的护坝护坡、地质结构不稳的地方、排洪渠道等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积极主动做好恢复重建及秋季入学等有关准备工作。
为及时、准确地统计灾情,给即将开展的灾后重建打好基础,各县区包乡县级领导和联乡县区直部门负责人迅速分赴所包乡镇,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深入村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乡、逐村、逐组、逐户调查核实灾情。各乡镇、村社坚持阳光操作,对灾情核查结果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灾情统计公开、公平、公正。
在伤痛中挺直脊梁,在战胜灾难中奋力崛起。我们相信,在暴洪和地震灾害中顽强不屈的280万陇南人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知恩图报、勇往直前”的灾后重建精神,一定会重建美好新家园,在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开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宕昌县机关干部在庞家乡许家村帮助受灾群众拆除地震中受损的房屋。本报通讯员 刘国庆
新闻推荐
“花儿”大赛赞双联“花儿”大赛赞双联本报记者周者军通讯员刘国庆“联村联到根上了,实现小康更近了;联户联到心上了,干部成了亲戚了——啊欧莲……”8月25日是农历七月十九,宕昌县哈达铺镇下街村人...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