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咱村的新变化
说说咱村的新变化——“百姓看双联”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吴梦寒
“如果你以前来过石阳村,就知道这一年的变化有多大。”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村支书郜志俊这样说。郜志俊在石阳村当了20年的村支书,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在石阳村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这里原来是条又窄又难走的土路,现在成水泥路了。那是新建的一座跨河大桥,解决了我们的出行难。村委会前的这个健身广场,原先只有一对篮球架。这户人家原来是危旧的土坯房,现在你看搬进了新修的小康屋。那一片空地,打算建个幼儿园……”郜志俊在村子里左指右点,说着石阳村的新变化。
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太阳能路灯……短短一年,原来破破烂烂的小村子变样了。但最大的变化,还是大伙有了致富的门径。
前不久,在石阳村新建的养殖小区,记者见到了养牛大户郜金珠。郜金珠正忙着给50头牛喂水、喂料。他说,看着一头头牛长得壮实,心里早就盘算着下半年的收入了。
今年43岁的郜金珠,原先不养牛,在北京一家兽药厂打工,一年有两三万元收入。但是,郜金珠觉得打工打不了一辈子,还是想回来搞个产业。去年政府在这里开展双联行动培育致富产业鼓励大家养牛。郜金珠也想养牛,但是打工打了很多年,兜里却没存下几个钱。
其实郜金珠的问题,也是贫困村存在的共性问题。致富产业迈不出第一步,原因就是缺乏启动资金。
(转3版)
(接1版)
“借鸡生蛋”行不行?双联行动中,为了破解农村资金短缺难题,庄浪县探索出“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四方联动的金融支农助农新模式。政府主导,企业搭台,基地唱戏,农户得利,实现了村民“零成本”创业。
庄浪县用扶持养牛发展基金支持修建养牛小区。在平凉市西开牧业集团的担保下,建行甘肃省分行给石阳村8户养牛户贷款640万元。西开集团还与养牛户签订“三供两包”合同,即贷款供架子牛、供精饲料、供技术、包销售,采取分户饲养、统一管理、滚动发展的运转机制。
这样一来,郜金珠的难题就解开了。养殖小区有了,贷款有了,西开集团还提供了30多头架子牛,供技术包销售。郜金珠自己没掏一分钱就成了养牛大户。去年一年,郜金珠的30头牛卖了32万元。这几天又进了第二批50头架子牛。他说,照这个速度滚动发展,要不了两年贷款就还上了。
村民石冠军家也养了60头牛。她说:“条件这么好,啥都是现成的,我们只要把牛养好,不愁富不起来。”
双联惠农贷款、小额妇女贷款,一笔笔资金汇入,石阳村度过了贫血期。王小红家养起了成本小、致富快的獭兔,郑志祥家的养鸡规模扩大了一倍。谁不说石阳村的变化大?
而在宕昌县阿坞乡麻界村,这一年来的变化也是一天一个样。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村民熙熙攘攘;新建的卫生室里,干了30多年村医的王耀民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农家书屋里各类图书应有尽有。麻界小学的教学综合楼建起来了。麻界河两岸修起了护河堤坝,原来的烂河滩变成了绿化带。笔直的水泥路,白墙灰瓦的村庄,新崭崭的楼房……
村委会主任杨正平感慨地说,“最大的变化是人变了,大家伙儿有干劲儿了,致富的愿望强了。”
今年41岁的杨金忠,原先一年就养1头年猪。去年村上的养殖小区建起来后,杨金忠咬咬牙贷款养了100头猪。
“县农牧局的专家常来指导,前不久正大饲料集团的专家还来给我们上课。温度不能低于15摄氏度,水、食都有标准呢。”杨金忠现在讲起养猪的知识来头头是道。
去年年底,杨金忠卖了60头猪,净挣了7万多元。今年生猪价格不太好,但好消息是,杨金忠有20多头母猪都怀仔了,再过一个月就能下差不多100只仔猪。
贫困户杨炳刚,孩子小、老人岁数大,不能出去打工,家里种着4亩庄稼,一直以来过着清贫日子。
去年双联行动打开了麻界村这个封闭的小山村,也打开了杨炳刚的思路。他第一次贷了款,流转了别人3亩多土地,扩大了中药材种植面积。就是这么思路一变,收入就翻番了,去年杨炳刚光中药材的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是以前的一倍多。
新闻推荐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王三运在宕昌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本报兰州7月25日讯(记者吕宝林)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陇南市2人死亡、部...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