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为陇南润泽了一个绿色宝库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
白水江为陇南润泽了一个“绿色宝库”——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 美丽的毒蛇——竹叶青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最高峰驼峰山的崔嵬景象 高楼山是名副其实的“金山”本报记者 田蹊 摄 白水江支流白马峪河的白马藏族服饰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 盛开的甘川杜鹃
北纬33度的纬线自西向东横穿了文县、武都区和康县全境。
其中,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正是沿着白水江的“叶脉”网状的叶脉徐徐展开,像一枚硕大无比的树叶覆盖了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的9个乡镇。
1 陇南南部也可以有一个音节更柔美的表述:陇南之南
无意间读到一首诗《如意甘肃》,末尾两句是这样的:“那蜿蜒1600公里长的版图/原本是世界上一块最大的/如意”,这个比喻既直观形象又有吉祥寓意,让人印象深刻。
看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甘肃省行政区划图》,记者想,甘肃省版图自上而下斜插入川陕两省交界的陇南地区,它像“云朵”,也似“灵芝”,在整体色调呈苍凉雄浑的陇原大地上绿意盈动,殊胜非常,你说它到底是这柄如意的柄首还是柄尾呢?
暂时不细究了,再观察地图上的陇南市所辖的武都区和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8个县,我无意间发现北纬33度的纬线自西向东横穿了文县、武都区和康县全境。
我心中一动,想到好几次一听说我的原籍在陇南康县寺台乡,兰州的朋友往往很羡慕地说:“好地方呀,‘陇上江南\’!”
看来陇南——陇上江南的旅游推介语早已深入人心了,但我儿时的记忆中,故乡的夏天和甘肃别的地方一样酷热,但一到冬天却很冷,偌大的祖屋里,只有中间架着一炉火炭,就算是围坐在炭盆边,似乎也蒸腾不了自骨子里泛出的寒意,哪有身处“江南”的温暖舒适呢?
我开始在相关书籍中寻找答案:
地理学家从地貌上对陇南地区这样解读,它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全区按照地貌的大体差别和区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东、南、北三个地貌类型区。
徽成盆地的成县、徽县、两当县三县全部属于东部的浅中切割浅山丘陵盆地地貌区。这块地南北高中间低凹、长槽形的断陷盆地,海拔从800到2700米。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养林,植被覆盖良好。切割中山区。中间系缓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至13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散落于山丘之间的珍珠串一样的川坝因为土厚水丰,历史上就是粮食的集中产地。
而北部的宕昌县、礼县、西和三县全部属于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区,海拔在968~4100米之间。宕昌县哈达铺、理川、南阳一带,礼县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西和县漾水河及其支流两岸等地屑浅丘陵黄土梁峁地形,相对高差小,地势平缓,河谷开阔,土地连片面积大,有许多山间小平原分布,西礼盆地就在其中。西汉水下游山陡谷狭,山地、旱地较多,土地较为分散,但耕地较多,有大面积的草地和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全区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
而地图上被北纬33度纬线横贯全境的文县、武都、康县则属于南部的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区。这个区域是南秦岭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东延部分相互交错地带,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因山势较高,这三个县尽管植被良好,但因为沟壑纵横,高山河谷交错分布,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保水、保肥能力差。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陇南南部却有东部和北部所不具有的良好的气候条件,横贯东西的纬线北纬33度以南的部分,属于亚热带边缘地带,以北的区域则属于暖温带。两者交混的气候使得这块区域成了物产丰富的宝地。
种植的粮食作物中,既有北方常见的小麦、玉米,也有南方性喜光热的水稻;而其他经济作物既有当归、红芪、大花椒、木耳,也有油橄榄、茶叶……
陇南南部也可以有一个音节更柔美的表述:陇南之南。
先前记者脑海中的疑问也有了谜底:度过童年的康县寺台乡正处康北的西秦岭北麓,纬度也在北纬33度以北,这么说我是“陇南之南”的北方人了。
原来是北纬33度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纬线在操控着一切!
2 一条同样是青绿色的河流脉脉无语,悄然陪伴在我们身边。此时我们还不知道此后的行程将围绕着它展开
4月11日早晨6时30分从兰州出发,向南去。此去到文县县城有700多公里。
为了赶路,我们将吃午饭的地点选择在了文县的临江镇。
一过陇南市,212国道一直在白龙江的峡谷中穿行回绕,公路两边的山体有的冷峭高峻,有的突兀而起,有的怪石峥嵘,有的摇摇欲坠,而脚下尚在枯水期的白龙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青绿色的光芒。
临江镇给我的第一个惊喜不是来自于陇南舌尖上的香椿炒蛋的美味,而是老板娘说的类似四川话的方言,而她却说她是地地道道的文县碧口镇人。
这和我此前听到康县阳坝一带人的口音也有点像四川的方言一样,就阳坝方言为什么听着像四川话的问题我曾请教过康县文联主席李永康,他有过这样的解释:
“陇南绝大多数地区属于中原官话——秦陇方言区,只有东南隅的一小部分地区属于西南官话区。由于陇南处于南北过渡地带,方言也处于过渡地带,陇南山区的山歌也有着明显的西南风味。北部六县说话接近天水,更像关中话,但都有过渡音,宕昌北部则有定西地区的过渡音,越往南,这个过渡音就越明显,南部三县的过渡音要明显得多,与周围都不相同,听起来自然和甘肃常见的方言不一样了,看来文县碧口镇和阳坝一样,都属于最南端接近四川的地区,说话基本上就与川北说话一样了。”
没有细细品咂老板娘的“四川话”的滋味,我们又匆忙上路,因为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话说:“翻过高楼山,才算到文县”!随着公路像舞者抛洒出来的水袖似的渐渐飘向迎面而来的高楼山,下午震慑人心神的艳阳也惊变成了西天绯红色的晚霞,让四周群山的身影更加凝重沉郁。
高楼山上观察植被的变化,比较奇怪的是山顶往往茂盛,而到山谷却显得稀疏,这自然也有它的原因:
有人研读高楼山处在四川盆地边缘,是向半干旱带的过渡带。南方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而由于北方黄土高原地形阻挡冬季北方的气流,也没有太多水分。
接着,文县的白水江和武都的白龙江,都处于半干热河谷,降水稀少。北方好不容易来的冷空气,经过高楼山阻挡抬升,气流越往山上走,就越冷越适合降水。
本就不多的雨水在北坡山顶下完了,接着往南坡盛行从高山上来的下沉气流,“焚风”里已经没有什么水分,加剧了干旱,所以越往山下,河谷中的干热气流越大,草木不生。而北坡山顶相对好些,降水稍多,适合林木生长。
翻过高楼山,去往文县县城的公路像紧绷的弦慢慢变得舒展,一条同样是青绿色的河流脉脉无语,悄然陪伴在我们身边。
此时我们还不知道此后的行程将围绕着它展开。
晚7时,在县城横跨这条河流的仿古廊桥边,我们看见了到久候记者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科的何礼文。
我开玩笑说:“不是我们来晚了,是你们的高楼山太高了。”他一笑,问我:“看没看到高楼山上折来绕去的砂石路和堆着矿渣的堆场?”记者说看到了,他解释说高楼山有金矿,专家预计黄金储存量达300吨,远景储量达500吨以上,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金矿,其潜在工业价值高达数百亿元。
没想到高楼山可是名副其实的“金”山。
何礼文指着廊桥下奔涌的江水,说这条白水江润泽出来的就是让每一个陇南人都骄傲无比的“绿色宝库”——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上天对于甘肃这个内陆偏远省份又有着怎样的厚爱?
白水江,又称清水江、白水、漾水,在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详细记载。
它的源头来自岷山弓杆岭,流域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之所以有白水江、清水江的名字,主要是指江水质佳,清澈无杂,白如长练。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正是沿着白水江网状的“叶脉”徐徐展开,像一枚硕大无比的树叶覆盖了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的9个乡镇。何礼文介绍说,总面积为183799公顷,其中核心区90158公顷、缓冲区26132公顷、实验区67509公顷,森林覆盖率竟高达87.3%。
它所在经纬度是东经104°16ˊ— 105°25ˊ,北纬32°36ˊ-33°00ˊ,它的纬度已经无限逼近我内心中对北纬33度——“陇南之南”的定义了。
巍巍群山,茫茫林海,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几乎没有任何人迹,即使外来者能徒步深入,花费数十天,也未必能窥到它真颜,何况我们的行程是如此匆匆。
好在在县城白水江南岸,有一座有着洋洋大观馆藏的白水江动植物博物馆矗立在那里。
4月12日早晨10时,何礼文找到钥匙分别打开了博物馆的三层展厅。展厅的建筑面积有600平方米,分为三个展厅5个主要部分。它利用实物标本和摄影艺术、工艺美术及先进的声光系统、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以及立体地形图,真实地再现了白水江保护区建区几十年的工作成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迷人的森林景观以及独特的人文底蕴。
从这里,记者了解了白水江保护区所在区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昆仑——秦岭褶皱系和滇藏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系的交接带,保护区的最主要山脉摩天岭正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邓艾率将士冒死翻越、袭破蜀汉的那座摩天岭。
而想不到的是摩天岭山脉还有着一座保护区里的最高峰——高达4072米的驼峰山,而保护区的海拔最低处只有595米。
上天对于甘肃这个地处祖国内陆的偏僻省份又有着怎样的厚爱?白水江保护区不仅是岷山东端北麓的绿色宝库,是甘肃的“西双版纳”。它不仅是地球上大熊猫仅存的四大活动地区之一,而且是自然生态环境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一块净土。在这座宝库里,地上有雪山、草甸、河流、原始森林以及众多珍稀动植物。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整个甘肃太阳辐射量最低,日照时间最少,而热量、水分条件组合最佳的地区。
说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这组数字是必须要引用的:北亚热带北缘的湿润气候和侵蚀高中山地貌的结合,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甘肃省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197科2160种;19亚种;239变种;12变型。是甘肃珍稀濒危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有珍稀濒危植物38科60属67种及变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科5属6种,即珙桐、光叶珙桐、水杉、银杏、香果树、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13科、19属、19种;三级保护植物18科、22属、25种;甘肃省重点保护植物13科、17属、17种,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资源仅1属5种。
而白水江保护区的动物资源也异常丰富,共有脊椎动物485种,隶属32目98科273属,占甘肃省脊椎动物总数的65.45%。兽类77种,鸟类275种,鱼类68种,两栖爬行类65种,昆虫类2138种,蜘蛛195种。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5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占全国数量的十分之一)、金丝猴、羚牛、豹等10种,二级保护的42种,其中:兽类16种、鸟类24种,两栖类2种。
4 我甚至能听见她在耳边浅唱低吟,最终,它将在碧口,形成闪烁着翡翠色彩的一泓大湖——碧口水库
四月,正值文县春茶上市时节。在大小街道的茶铺外边,我们闻到了碧口龙井无比独特的浓郁甘醇的香气,让整个县城像诗人兰波笔下的《醉舟》一样介于迷醉。一位老板热情地泡上一壶让我们品茗,细看杯中的茶叶,它的外形似一弯钉,扁平挺秀,光滑匀齐,翠绿略黄,和西湖龙井相比不遑多让,喝到嘴里,它的味道则是香馥若兰,持久回甘,再看茶汤金黄透亮,让人身心都为之澄澈,再看舒展的茶形仍保留着龙井茶“一旗一枪”的鲜明特点……
陇南产茶,自然也与北纬33度的纬线息息相关,它是中国茶叶生长的最北界线。
4月13日,在何礼文的指点下,我们决定去茶乡李子坝看一看。
李子坝村位于甘川两省交界处,距文县县城167公里,距四川省青川县县城15公里。
如果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无限逼近“陇南之南”是从面上来说,从点上看李子坝已经完全切合了我们对陇南之南的定义。它像叶尖上的一颗露珠诱惑着我们想尝一尝它的味道。
去李子坝的167公里的路途大多是在白水江的峡谷和高山中穿行,急弯隧洞让人有点晕眩,差点让人忘记了沿途的秘密。
在这条柏油公路隐藏的,在江边的危岩上潜行的是远古以来先民们入蜀的自然通道——阴平古道。
历史上著名的阴平古道,就是汉羌氐各族人民经过几千年努力开辟的入川道路。在文县主要有四条:
一条由阴平(今文县)顺白水江而下,经阴平桥头循白龙江经景谷(今青川县白水)、至汉寿(今昭化)与汉中入蜀的金牛道汇合,经剑阁、绵阳等地到成都。
第二条由阴平溯白水江的白马峪河越黄土梁到龙州(今平武),经江油、绵竹到成都。第三条从文县沿白水江而下再溯白水江的支流让水河而上,经刘家坪至对树翻摩天岭抵达青溪,经江油达成都。三国时期邓艾的先头部队就是从这里袭入西蜀的,后来朱元璋的部将傅有德如法炮制,取的也是这条道路。
第四条则是从阴平出发,经阴平桥头至景谷道,进碧风沟,翻大道岭,经青川、绵竹直抵成都。
这条道路有许多著名的关隘桥梁。其中以玉垒关和阴平桥最为有名。玉垒关应该就是坐落在关头坝的玉垒坪附近,看周边地形险峻,隔江远看却找不到断砖片瓦,我们也只能从“东有玉垒关以接蜀汉”,“南接摩天岭”“玉垒浮云变古今”的古诗文中揣想了。
阴平桥位于白龙江畔,是古代入蜀的要口之一。阴平为世人所知也是因为阴平桥,“先有阴平桥后有阴平”。
阴平古道在此段的栈道之险,清人也有夸张的诗句形容:“悬岩势如崩,不缝豁然露。危梯续其间,仄逼仅容步。上骇猿猴啼,下怯蛟龙怒。马行不敢前,嘶鸣魂惊怖。”
也就是在玉垒坪附近,白水江从西北流向东南一头汇入白龙江的怀抱。
汇入了白水江的白龙江和之前临江镇一途见到的那条脉脉温流不同,已经隐然有大江大河的气派,我甚至能听见她在耳边浅唱低吟,最终,它将在碧口,形成闪烁着翡翠色彩的一泓大湖——碧口水库。
看见了碧口水库,再往前,就将进入四川的青川。只是李子坝,你又躲在什么地方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文 本报记者刘小雷
新闻推荐
救援人员从深沟里将伤员抬上山。本报通讯员 胡建华 记者 赵野 摄 本报讯 (通讯员胡建华 记者赵野)3月22日下午4时18分,舟曲县东山乡舟化公路上,一辆比亚迪S6轿车不慎翻入约260...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