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梁王今安在
羌藏古国木桥宕昌牛头寺 资料图宕昌景点
坐落在岷江江畔三河交汇、五峰对峙的山城宕昌,不仅以当归、红芪交易中心著称,也是我国古代宕昌羌、宕昌国、宕昌城之民族名、国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名称保留至今的唯一城镇。
“宕昌霸业久寂寥,梁王宫阙莽萧萧。二百余年成底事,凭吊遗踪亦惘然。”宕昌文人张子敬先生的这首《宕昌忆古杂咏》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古老的传说之中。
王朝已逝,古羌人的牧歌依然在回荡。
羌人遗迹
有研究者认为,陇西走廊一直是我国民族走廊中最为活跃的一条走廊,从古到今,有很多民族在陇西走廊中活动、迁徙,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羌人可以说是陇西走廊中最早活动的民族之一,原始分布地在甘青黄河、湟水流域。羌人最初以畜牧、射猎为业,战国后期,羌人在首领无弋爰剑的带领下开始兼营农业。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无弋爰剑的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獂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氂牛种,越巂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宕昌古国又称宕昌羌,是中国十六国时期末期至南北朝期间的一个羌族所建立的政权,其地相当于今中国甘肃省南部,都城宕昌城(今中国甘肃省宕昌县西),首领姓梁,史籍第一位有记载的首领是梁勤。
根据《魏书》及《周书》记载,宕昌在梁勤以前“姓别自为部落,各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且“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无徭赋。惟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收养犛牛、牛、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欲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后来梁勤首先自称宕昌王,梁勤及其后继者,往往向比邻的南北朝政权纳贡,并受册封。《南齐书》载此时宕昌的习俗是“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当时的宕昌王梁弥定因屡犯北周,北周武帝大怒,命大将田弘讨灭宕昌国,并在原地设立宕州,宕昌自此灭亡。
梁勤建国
宕昌文人张子敬先生在《宕昌忆古杂咏》诗中这样描述:“梁氏弥机与弥黄,二百余年割据强。至今古城山下路,行人犹自说梁王。”
梁王是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一段往事?
据史料记载,在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宕昌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羌在秦时南迁到武都地区,称之为“参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于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县东南)而称宕昌羌。西晋末年,宕昌羌已经形成一个大的部落集团。当时,“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至梁勒之孙梁弥忽时,通使北魏,正式建立宕昌国政权。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辖区大约包括今临潭、岷县南部至天水西界和武都北界一带。宕昌国自弥忽至定,共9世。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北周武帝派大将军田弘率军打败了宕昌国,改其地为宕州,兼置宕昌郡。
据《宕昌县志》记载,公元307年,宕昌羌人首长梁勤自立为王,始建了宕昌国。公元424年,世袭宕昌王梁弥忽派儿子梁弥黄到北魏,向太武帝拓拨请示承认王位,并建立从属关系。太武帝为了边疆的安宁,予以了承认,并派使者拜梁弥忽为宕昌王,赐儿子为甘松候。宕昌国正式被北朝政权所承认。国土大约包括今天临潭、岷县以南,天水两界和武都北界一带,全国人口约有2万余户、10万余人。居民多为两羌三苗部族的后裔,他们以自己的姓别为部落名字,每个小首长都有地盘,互不干涉,风俗和当地的居民一样。
对外修好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城关附近先后发现了古宕昌羌的两方铜印,一方是“汉率善羌君”,另一方是“魏率善羌伯长”。这一发现也从一个侧面实证了宕昌国和中原大国的关系。
宕昌县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在宕昌国建国的时期内,为维持其自己弱小国的生存,宕昌王以借当地盛产名贵中药材之优势,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南北朝及吐谷浑、仇池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北孝文帝时期,吐谷浑国王发兵袭击宕昌,孝文帝公开出面干预,对吐谷浑赐锦彩120匹,并下令将所掠宕昌的人及牛羊送还。由此可见宕昌国与北朝关系之密切。魏高祖时,宕昌国上贡其贡朱砂、雌黄、白石胆各100斤,高祖便封宕昌王梁弥机为征南大将军,西校尉、梁益(汉中、四川)二州牧,河南公(黄河以南)、宕昌王。公元424年-566年的142年间,宕昌国与北魏来往45次,其中单独朝贡14次,国王和王子亲自赴京见魏王3次。除讨好北魏外,对南朝也献物受封赠。公元505年,宕昌国王梁弥博献甘草、当归,被封为都督河凉(兰州、河西)两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并赠以《王经集注》、《论语》等书籍,传播中华文明。在对吐谷浑、仇池国关系上,宕昌国都采取强时讨好从属,弱时攻打复仇的政策,与之长期并存。
古城遗址
宕昌古城地处白龙江西北,岷江河畔。古城国都现在的位置大概在今宕昌镇旧城村一带。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羌水东南流经宕昌城东”。
1987年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确认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羌水东南流,迳宕昌城东”的古宕昌国都城。城为正方形,边长600多米。城墙夯筑,墙底部厚约4米,顶部约3米,呈梯形状。城门两边的延伸墙长4米、高3米,中间距离2.5米。城墙四周与外围表面筑有梯形防护墩,厚1.5米、宽2.5米,向外突出,每边4个,共20个。城墙垛口已毁。按《宕昌县志》记载,宕昌古城有南北两门,底层是椽子帮筑,属汉代以前风格,上层用板筑,是历代补筑,城内修有“城隍庙”,城内发现许多古代陶片,经专家鉴证,属州城堡。《魏书·宕昌国传》也记载:“宕昌国,在河南之东南,益州之西北,陇西之西,羌种也。基地自仇池以西(今西和县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即今甘谷南的藉水),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其国都根据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宕昌城在白龙江西北,岷江河畔,即今宕昌镇旧城村。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1975年在此遗址内曾发现古铁器作坊一处,内有铁铧、铁刀、铁勺、铁墩、冶铁炉及大量已损兵器和碎陶片。
古城对面岷江南岸拔地而起的羊马城山巅,是前后相连的3个古城堡,这就是著名的羊马城。羊马城山垂直高度近千米,山岭高峻,三面陡绝,仅后山有小径通往山顶,其险峻与仇池山极为相似。山巅的前城最大,长约120米、宽约70米,设内外城墙,内外城墙间距5米。城墙依山坡地势筑就,外侧高达20米,内侧高约3米。东西设对称城门。中城有外围防护墙,上为垛口,长100米左右、宽60米。后城最小,削山头筑墙。前、中两城墙边有大量滚石及历代不同时期的陶片及砖、瓦,并发现宋代藏文碑石若干。羊马城这一名称,早在杜佑《通典》中就有详细记述,而宕昌羊马城经文物工作者考察,也是唐代以前遗迹,但在历代曾不断维修利用。可知这峻岭之上的古城堡,当与仇池山一样,是古宕昌国被北周大将田弘攻灭时“拔其七十六寨”中的一个重要寨堡。
新闻推荐
3月16日,在宕昌县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内,一名药农在采收药苗。宕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近年来,宕昌全县中药材总面积40万亩,总产值达到4.2亿元...
宕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宕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