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路上的“领头羊”

甘肃日报 2016-11-24 00:00 大字

脱贫路上的“领头羊”

本报记者 陈泳  

距离成县县城25公里的二郎乡武坝村,是一个典型的林区贫困村。全村8个社192户人分散居住在两条山沟里,村里除了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外,一直没有支柱产业。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70元。

双联行动开始后,武坝村的联系单位白龙江林区森林公安局派干部郑龙江驻村开展双联工作。从2012年到今年,无论是代表单位挂职担任乡党委副书记,还是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郑龙江在帮助武坝村实现脱贫的阵地上扎下了根,一住就是5年。

2015年7月,刚刚担任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郑龙江,为了“摸清底子、找准方子、选对路子”,深入村户调研,积极协调联系单位和乡党委、村“两委”谋划全村未来发展思路,为村里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组合帮扶措施,并和工作队进一步明确了在武坝村***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任务。

武坝村地处林区,平均海拔1300米,适合发展中药材、养蜂等产业。通过调研,郑龙江建议联系单位投资6万元为贫困户购买中药材猪苓1000斤,聘请专业人员指导试种。现在,当初种下的猪苓从1斤长到5斤多。贫困户王永红种了30斤,挖出210斤,市场价格卖到了每斤55元,除去成本,净赚了近万元。目前,全村已发展猪苓种植近50亩,猪苓种植示范基地已经形成。

为了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门路,增强“造血”功能,郑龙江带领工作队通过引导大户带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在武坝村种植油用牡丹1000多亩。同时,他积极协调单位筹款提供优质苗木1万株,建成核桃基地1200亩,并指导规范武坝村林地流转2300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结合武坝村地处林区、花期长的特点,郑龙江协调联系单位就蜜蜂产业投资5万元,在全村发展中蜂近700箱,土蜂蜜通过电商销往省内外,农户通过养蜂得到了实惠。去年,全村销售土蜂蜜5000斤,实现收入15万元。

贫困户杨作剑老两口都已60多岁,全家3口人仅靠种2亩小麦和玉米维持生活。听说老杨有养蜂的经验后,郑龙江为他家免费购买了10个蜂箱和4箱蜜蜂,聘请养蜂技术人员免费培训。同时还为老杨免费提供中药材种子和优质核桃苗。去年,老杨仅蜂蜜就买了3000元。家里有了收入,老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说:“郑队长联村帮扶让我脱了贫,以后我还要扩大蜜蜂养殖,争取盖上新房子。”

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郑龙江所在的单位与林业厅责任处室共同和武坝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通过结对共建活动的开展,支持武坝村党组织建好、用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引导“农事村办”、“农家课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室、“农家书屋”等集中开展为民服务。郑龙江还利用农闲时间,同全村在家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上党课,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解疑释难。

5年时间,奋战在***第一线的郑龙江为了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付出了辛勤努力和汗水。到去年底,武坝村4.2公里主干公路全部硬化;投资55万元的文化广场建成;水、电、路、灯、网已实现了全覆盖……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4100元,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10人已实现46户162人按期脱贫。

如今的武坝村,村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发展自身产业,如何提升自身致富技能,如何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在郑龙江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的努力下,村里人齐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新闻推荐

一条国道的记忆

张彦平在陇南,有一条路从秦人发祥到乞巧文化的兴起它承载着礼西成康四县人民的福祉祁成路是你的前世礼成康是你的今生在筑路机械的轰鸣声里G,共和国最年轻的国道由此诞生站在祁山武侯祠远望西狭烟...

成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