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暖雪”

柳州日报 2020-12-15 07:59 大字

□黎耘

小雪大雪前后,北方已是飞雪飘飘,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了。而入冬的柳州,寒冷似乎可以忽略不计。前些日子,早晚的气温虽在5-6摄氏度左右,而到了中午,依旧阳光和煦,暖如春末夏初。柳州这座不缺阳光的花园城市,冬天也曾偶尔下过霰雪(俗称鱼眼雪),而漫天飞舞的雪花,却是稀罕之物,只飘飞在闭目遐思的想象之中。

在大柳州,地处桂北高寒山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冬天也会下雪,而柳州市区及郊区近县,也曾经下过雪。据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自1953年至今,柳州市区下过大约20次雪,其中数1975年12月14日那场雪下得最大。一早起来,发觉房顶白了,树上白了,街道白了,柳州城一夜之间进入了白皑皑的童话世界。大人们乐啊,孩子们乐啊,堆雪人、打雪仗,成了首选的娱乐项目;去柳侯公园、鱼峰山、马鞍山观赏雪景的人们,络绎不绝。如今,这样的画面,只留在一些人的相册和记忆之中了……

前些天,文友小W邀我:“走吧,我们去赏雪!”我大惑不解:这小子是痴人说梦吧?他故意卖着关子,笑盈盈地不透谜底。

从静兰桥头出发,进入环江滨水大道的“红地毯”,往三门江方向溯江骑行。沿途的河岸、山边,虽也有黄叶飘零、衰草枯黄,但丝毫没有萧索颓败的气象,依旧是满眼的绿。在绿的主打色调中,路边不时闪过美丽异木棉、红花洋蹄甲、三角梅、野菊花……各色花卉绽放的倩影,间或还有零散的枫树、乌桕树擎着满树如火的红叶。

“不是春光,也近似春光。哪来的雪啊!”我朝小W呛声。他笑道:“你看前边河沿!”举目望去,柳江一处回湾的河岸上和山坡上,白茫茫的一片,在阳光下白得耀眼,似铺陈的皑皑白雪;当阵风拂过,又如江河涌动的一波波洁白的雪浪花。

“这是柳州的雪——暖雪!”小W为自己富有诗意的“命名”颇为得意。我被这小子美丽的谎言诓得心服口服——那片白茫茫的“暖雪”,是芦花、荻花,其间还夹杂着芒花。

满腹学问的小W告诉我:芦花、荻花、芒花,三者相似。芦花,是芦苇(俗称芦笛竹)之花;荻花,是芦荻(俗称铁苇)之花;而芒花,则是芭芒之花。芦苇,多生长在河滨、溪畔的湿地;《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蒹葭便是芦苇。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小伙伴们喜欢用芭芒杆制作蟋蟀笼、蚂蚱笼。当然,还喜欢折来芦花、荻花和芭芒花,夹在胯下当马骑,“驾驾驾”地呼喊着,挥动竹刀、木枪打仗。你还别说,那芦花、荻花、芭芒花活似马尾巴,跑起来挺灵动的,趣味盎然。

是的,柳州少雪,不少地方却有大片大片似雪的芦花、荻花、芭芒花。古人有诗云:“荻花偏似雪,枫叶不经霜。”“波上荻花非雪花,风吹撩乱满袈裟。”“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芦花、荻花、芭芒花,是花非雪却似雪,似雪非雪却是花,也挺有诗情画意的。

这别样的“暖雪”,映着冬阳的暖意,同样令人惊艳。芦花、荻花、芭芒花,虽无诱人的花香,我却是感觉到香的——这花香,已化作积淀在我心底的一抹奇特的沉香了……

新闻推荐

移民安置与民族团结“双赢” 市水利局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综述(上)

三江侗族自治县产口村麻石区水库移民村集体经济培训接待中心。(图片由市水利局提供)柳州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国家重点防...

三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