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广西 游丹洲古城 穿越明清时代 卓尚坤

梧州日报 2020-11-16 06:54 大字

“丹洲古镇”又叫丹洲古城,位于柳州市三江县南端,三江、融安、融水三县交合处融江上,是江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被人们誉为“中国唯一水上古城”。

早就听说“丹洲古镇”是一座颇有名气的古城,又是一个美丽的古城,那里的古树、古建筑、古街巷无不浸染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与古朴色彩。这浓厚而古朴的色彩总能与我的心灵产生碰撞。丹洲古城,就这样在我的心里一次次出现,让我决定去看看它。

近日,我与好友五人一行自驾车前往丹洲古城游玩,经过几个小时的驾车劳顿,我们终于来到了丹洲渡口码头。站在码头上,宽阔的融江展现在眼前,美丽的融江两岸翠竹葱茏,魂牵梦萦的丹洲古城就在眼前,山环水抱的小岛犹如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一颗翡翠。

我们登上开往丹洲岛的渡船。渡船悠悠,游兴悠悠。还来不及欣赏江上的美景,我们已经到达对岸码头。在古城入口牌坊正面书写着“古城丹洲”字样,大门两边是分别以“丹”和“洲”两字起头的对联——“丹呈古城迎嘉士 洲奉真情聚福缘”。

行走在丹洲古城的街道上,那些古老的砖瓦木结构房屋,仿佛让时光放慢了脚步, 一个古旧而美丽安宁的古城,给人一种简单安宁而又有魂牵梦绕的独特感受。还有那几百年来流淌不尽的泉水,有安然静默的沧桑古墙……在这里酝酿出别样的岁月余味,走进其中,让人仿佛穿越明清时代,历史的时光也慢了下来。如今的丹洲古城,虽然昔日繁华与荣耀早已退尽,但却以桃源幽境的优美姿态续写她的传奇。行走在古镇的小巷之中,到处都是岁月的印记,时光在这里是缓慢的,仿佛从来不曾流动。路过一间酒坊,米酒香从坊间飘了出来,醇厚的酒香和店铺前面的一排排腊鸭、腊肉清香与鱼干的腥香弥漫了整条街,这是古城特有的味道吧,吸引着游人驻足观望或选购。

在古城内,主要景观有福建会馆、北门楼、古城墙、古书院、东城门、柚子林、古县衙门、城隍庙、古民居建筑等。

走过东门街,映入眼帘的是丹洲古城最大的一处建筑——丹洲书院。这座创办于清道光3年的书院,保存较为完整,古香古色,古风犹存。斑驳的时光印记在这些黛瓦白墙上格外清楚。书院里面设置有学生宿舍、存书院、运动场、教室、办公室、花圃等场所,穿行于书院的宿舍、讲堂、教室、体育场……似乎还可以听到当年老师们慷慨激昂的教书声和莘莘学子的读书声。抗日战争时期,费孝通、鲁彦等众多文人墨客、专家学者聚集丹洲,共商救国之道,使丹洲名噪一时。书院现还陈设有费孝通临时居所。书院内绿树成荫,桂花飘香,清幽静谧,遗韵悠悠。

明朝期间县令苏朝阳环岛修建城墙,城墙全长近900米,高约5米,厚近4米,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并配设门楼。主要是防御战乱匪盗及预防水患。

“欢雷门”是游客进入古镇必经通道,又叫东城门,门楼高三层,一楼全部用青砖砌成,二、三楼全部是木楼结构,城楼上还悬挂着当年的一口古钟,二楼上的彩旗在跺口边上随风飘动,就像古代的战旗习习的情景。城楼上挂有一块“就日楼”牌匾,取面向正东,旭日东升,寓市井繁荣,民众吉祥之意。

“治定门”位于丹洲的北面,又叫“北帝楼”,集门和楼于一身,楼上是木质的楼台,楼下是青砖的门洞,是当时的军事中心。它建于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在万历二十年竣工。治定门是丹洲古城中的四城门中仅存的明朝建筑。取名为“治定”,以寓意通过施政管理让丹洲从此太平。

在古城里走一走,就会发现现代建筑与古建筑有机融合,青石板路面与水泥街道相互搭配。过去车马喧嚣的场景已不再出现,如今只有斑驳的老城墙和古建筑上满是历史的痕迹,用手轻轻抚摸着它,似乎可以触摸到久远的历史,触摸到几百年来风风雨雨刻下的沟壑。古镇街道悠长蜿蜒,青瓦木屋整齐,各家各户门前都挂有造型精美、寓意吉祥的灯笼,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街道路面整洁干净,古韵盎然。

新闻推荐

特色课堂风情浓

11月6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开展“特色课堂”开放日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送教上门”,向学生传授刺绣、吹侗笛、画...

三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