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侗族大歌进村扶贫”

柳州日报 2019-05-29 09:43 大字

5月27日晚,在燕茶村,吴纯娟(左)对杨雪连进行发音辅导。4月17日:在燕茶村村部,吴纯娟利用晚上时间教村民演唱侗族大歌。5月27日,在燕茶村燕子小学五年级教室,师生们鼓掌感谢吴纯娟的付出。5月27日晚,在燕茶村,吴纯娟(中)带着村民在戏台上练习唱侗族大歌。5月27日晚,在燕茶村,吴纯娟带着村民在戏台上练习演唱侗族大歌(无人机拍摄)。5月27日,在燕茶村,吴纯娟入户了解情况。5月28日清晨,在燕茶村,吴纯娟(左一)在村后的茶园里教村民演唱侗族大歌。

故事背景: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油茶和茶叶是侗乡脱贫的两大主导产业。

燕茶村位于三江县良口乡的大山里,下辖燕子、大茶、布交、光塘四个自然屯,以侗、苗两个民族的人口为主,全村茶园面积约3500亩,油茶面积5000亩。全村居民共47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79户,属于深度贫困村。截至2018年底,该村仍有166户贫困户未脱贫。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是民间创作的复调音乐。侗族大歌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在国际上被专家誉为“天籁之音”,声名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多声部曲调的演绎方式,堪称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

2005年,侗族大歌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期主角:驻村工作队员吴纯娟(侗族)

出场人物:燕子小学教师杨雪连(侗族),贫困户杨金莲(侗族)等燕茶村侗族大歌文艺队成员。

我叫吴纯娟,今年42岁,是土生土长的侗家人。我从小热爱唱歌,1998年成为家乡的一名音乐老师。工作以后我第一次接触侗族大歌,便被这美妙的歌声和生动的歌词吸引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2005年,我成为三江县文化馆的一名文艺辅导员,开始利用工作之余拜师学习侗族大歌。如今,侗族大歌成为我主要辅导和传承的音乐之一。今年3月中旬,我被派往良口乡燕茶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侗族大歌便成了我进村扶贫的最大法宝。

燕茶村位于大山深处的山腰上,这里的侗族群众虽然热爱歌舞,但在10多公里外的都柳江河畔流传了上千年的侗族大歌,村里却无人会唱。进村后,我当即萌生了“利用业余时间教村民演唱侗族大歌”的想法。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向村民说自己的想法,很多村民得知村里来了一位会唱歌的驻村工作队员,便自发上门拜师学艺。

3月下旬,侗族大歌免费培训班在燕茶村村部会议室开班,我每天利用晚上时间教村民唱歌。两个月来,只要我在村里,村民们几乎天天都过来练习演唱侗族大歌,每天晚上8点多到11点,成了村里最热闹的时间。如今,村民们演唱侗族大歌的热情越来越高,村里专门成立“侗族大歌文艺队”,文艺队从一开始的20人迅速发展到33人。村部会议室、村里的戏台、山上的千亩茶园……我们的歌声几乎传遍了燕茶村的每个角落。

贫困户杨金莲说:“这歌太好听了,我们经常结伴一边采茶一边唱歌,生活更有乐趣了。”

“这段时间,吴老师还利用休息时间教学校老师和学生演唱侗族大歌。”燕茶村燕子小学老师杨雪连说,学校里从来没有音乐老师,老师和孩子们都会说侗话,但谁也不会唱侗族大歌。吴老师在学校里开班,学校老师和孩子学习的热情都非常高。“我已经跟着吴老师学歌一个月,除了侗族大歌,还有琵琶歌,希望有一天把这些美妙的声音传唱给更多大山里的孩子。”

每首侗族大歌歌唱的都是自然、劳动和爱情之美。我希望群众在传唱过程中,鼓舞贫困户提高对生活的信心,增强脱贫的动力,振奋脱贫的“精气神”。我深信村民们能愉快地唱着侗族大歌,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致富奔小康。

我更希望让孩子们的歌声飘出大山,唱出更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黎寒池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媒体聚焦侗乡情

5月10日,长三角媒体采风团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考察旅游线路。三江文旅部门以旅游推介会、游览程阳八寨、观赏情景剧《侗恋程...

三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