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循环种养助增收
5月18日,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板必村的村民,头顶烈日在田埂里建鱼塘、搭果棚。“村民看到我们推广的高山稻鱼很好,就主动建鱼塘。现在我们镇又结合实际,将‘再生稻+鱼’模式升级为\‘稻+瓜+鱼+螺+鸭’立体循环种养模式,预计每年每户可增收3000元左右。”丹洲镇党委书记郭善习对记者说。
在板必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屋前都有一个鱼塘,远看这些鱼塘和一般的鱼塘无异,但近看才发现它的奇妙之处:水泥墩将鱼塘分为两个区域,小区域上搭有木头架子,架子上爬满瓜果藤,瓜果藤下是两米深的水,水缓缓流动,鸭子在水上嬉戏;大区域是稻田。郭善习介绍,这样的区块设计,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水源,进行多模式种养。“鱼的粪便为水稻肥料,水稻可提供给鱼食物,鸭子养在塘里可捉虫,让水稻健康生长,架子上的瓜果藤结出的瓜果可卖可自己吃。结合柳州发展螺蛳粉产业,我们现在把螺蛳纳入了立体种养模式中,这样的种养模式绿色环保又助农增收。”郭善习说。
据了解,三江近年发展迅速,交通方便快捷,是连接桂湘黔交界的交通枢纽,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国家II类标准以上,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有发展立体循环种养的条件。在三江县政府的号召下,丹洲镇今年在高山稻鱼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将立体循环种养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助农增收。
“我们很快就成立了产业发展服务队,统一聘请勾机施工、统一采购建设物资,利用两个星期时间,完成了板必村连片80多亩的鱼塘基地建设,每个鱼塘我们补助农户1000元,现共建成鱼塘67个,然后在建好的鱼塘上推广立体循环种养。”郭善习介绍道。
下一步,立体循环种养模式还将结合三江旅游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把“稻+瓜+鱼+螺+鸭”立体循环种养与旅游产业有机联动起来,利用“稻鱼节”“多耶节”等节日,既让游客体验侗乡稻鱼农耕文化的乐趣,又能产生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三江县还将依托“三江稻田鲤鱼”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及其属于富硒农产品优势,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建立三江水产品加工企业,把鱼做成鱼干、鱼块,小包装即食等食品。
本报见习记者 覃珩
新闻推荐
“5·19” 邀你“走一走”中国旅游日,柳州全域旅游展现民族风情魅力
游客品尝三江油茶。今报记者刘山摄今报三江讯(记者刘山)5月19日,柳州市2018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
三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江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