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手工制作银饰30多年 “三江工匠”吴共能期待民间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柳州晚报 2017-12-25 12:54 大字

焊接花纹熔解连接片,以将花纹粘到铝片上将熔解的银沙倒入由石块制成的模型冷却槽中捶打银条高温熔解银沙加入景泰蓝工艺的银手镯吴共能制作好的各式银饰品

○○记者 李书厚 覃乐维

侗族、苗族姑娘喜好银饰,每逢节庆,尤其是女子出嫁,佩戴各式银饰必不可少。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福田村林福屯,很早就有手工打造银饰的民间匠人。在这些银饰匠人中,现年53岁的吴共能可谓技高一筹。30多年来,尽管他的银饰铺几次搬迁,但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到了县城,每年都有不少侗家、苗家姑娘或小伙慕名而来找他打造出嫁或求婚的银饰。

手工制作民间银饰品

三江县城一处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狭小作坊,便是吴共能制作少数民族银饰的地方。22日上午,记者来到他的银饰作坊时,只见地方虽小,却“五脏俱全”,一张工作台占据了作坊的“半壁江山”,桌子上堆放着许多制作银饰的工具,盛装银沙的小碗、冷却银液的冷却石槽,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工具。作坊的墙上,则挂着很多已经完工的银饰品。

“这是融江河两岸侗族、苗族居民佩戴的胸链,这是八江镇侗族居民佩戴的银链,这项圈也是侗族的,姑娘们出嫁都要戴上它……”吴共能自豪地向记者一件件地展示他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极具侗族和苗族特色,无论是手镯、胸链还是项圈,吴共能都在上面刻画出精美的图案,为了让作品更富有色彩,吴共能自学景泰蓝工艺,并将之运用到银饰上。

记者看到,一对侗族手镯,在吴共能雕工和景泰蓝工艺的加持下,显得极其漂亮。

一对手镯从最初的银沙熔解到锻造成型,再到花纹的雕刻等一系列的工序,尽管全部都是纯手工完成,但吴共能说,他只要6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对雕刻满精细花纹的银手镯,即使是制作更为复杂的胸链和项圈也不过一天时间。

谈话间,吴共能现场展示了一段制作银饰的工艺。只见他将银沙倒入坩埚中,接着用自制的加热工具对银沙进行加热,两分钟不到,坩埚中的银沙就从固态变为液态,他紧接着将银液倒入冷却石槽中,银液不一会儿就凝成了长条状的固态银。随后,趁着高温,吴共能用钳子夹起银条,用锤子进行敲打塑型,这便是制作银饰的第一阶段工序。

期待民间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吴共能说,他老家在八江镇福田村林福屯,银饰品是侗家、苗家小伙向侗族、苗族人家姑娘求爱或求婚的必需品。以前村里就有很多银饰匠人,他爷爷就是其中一个。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跟爷爷学习手工制作银饰品,后来成为了村中的一名民间银饰匠人,如今已有了30多年制作民间银饰的经验。有人说,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今年,吴共能被三江县评为“三江工匠”,他觉得这是对他手艺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手工工艺的发展和传承的一种鞭策。欣喜的是,慕名而来向他学习手工制作少数民族银饰的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至今已有3人跟他学习并已出师,这是他作为民间银饰匠人引以为豪的,他期待这些民间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新闻推荐

阴冷天气或持续至下周

全副武装出行昨日清晨,伴随寒风细雨,走在街头感觉冷风已经钻进骨头,出行的市民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昨日18时,全市最低气温出现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为7.8℃,市区最低气温...

三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江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