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民生答卷 擦亮幸福底色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广西驻粤团工委和广东省广西商会共同组织的2021年广西在粤务工农民工春节“温暖回家路”专列,1月31日从广州南站发车,609名农民工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后,搭乘免费动车返回广西过年。 蒋卫英 林 永/摄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图为2018年5月30日,南宁市一处重大项目工地为一线建设者举行集体婚礼。本报记者 何学俏/摄 广西加快健全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图为10月16日,南宁市新竹社区工作人员在给老人办理养老业务。本报记者 何学俏/摄 全国首个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联动化解中心在南宁市高新区正式成立,为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图为10月20日,中心工作人员在辖区快递点为快递员宣传法律维权知识。本报记者 徐天保/摄 广西不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通过特岗招录、定向培养、社会招聘等方式充实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图为10月13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黄奈村小学,特岗教师正在为同学们上语文课。 吴小舒/摄 广西持续强化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能力建设,接种工作得以安全有序推进。图为11月3日,贺州市全面启动3—11岁在校(园)学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筑牢免疫屏障。覃秋零 聂志成/摄 广西不断强化政策、资金、用地保障,让群众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图为2019年12月27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武宣库区动迁移民喜迁新居,开启幸福新生活。 陈冬梅/摄 广西沿边地区大力开展边贸扶贫工作,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边民增收致富。图为2020年12月31日,凭祥市上石镇举行2020年边贸合作社第四季度分红发放大会。本报记者 莫 迪通讯员 庞立坚/摄 全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精细化城市管理等,共建文明新风尚。图为2020年11月20日,桂林市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参加庆祝活动。本报记者 游拥军/摄 广西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广泛开展各类人群的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图为2016年12月4日,众多市民参加南宁马拉松比赛。 本报记者 周 军/摄
本报记者梁莹罗琦刘琴刘莉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区以更有力的举措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夯实民生之本,擦亮幸福底色。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让就业优先政策成效显现,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趋势向好,同时也让“劳有所得”4个字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稳步提升社保水平。今年8月,我区全面放开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户籍和地域限制,将其纳入养老保险范围。截至9月底,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60.41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构建全人群大健康。疫情防控的危急时刻,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治区卫生健康和医保部门始终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惠民、利民、便民”上出实招。5年来,我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前列,人民健康水平实现新跨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首次实现“双清零”,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全区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科培训机构目前已停开超六成,取得了良好成效和社会认可。
民生提质不停歇,敲开幸福生活门。站在新时代新的奋斗起点,落实“国之大者”,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壮乡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新闻推荐
通讯员廖子渊本报记者刘莉实习生黄晓英他扎根基层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0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56起;被自治区评为人民调解先进...
融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水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