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山29载 照亮贫困女生追梦路 记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校长首迎东

广西日报 2020-12-14 07:16 大字

本报记者谌贻照通讯员姚幸梁立明

“准备出发,给我翅膀吧,踏着那狂风的步伐,点燃那无垠天涯,让所有梦想无与伦比地闪耀吧!”

这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校歌,歌词燃情励志,广受学生喜爱。校歌是校长首迎东以女童班为背景创作的,从1991年到2020年,首迎东扎根苗乡29载,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大苗山女孩的追梦之路。

1987年,首迎东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从融水大山来到大城市读书的首迎东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回到家乡,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走出大山。

完成学业后,他毅然回乡从事教育工作。2002年,首迎东主动请缨到融水民族中学担任副校长。因为工作出色,两年后他正式“掌舵”,担任校长至今。

首迎东最关心的是女童。他将学校3年招生一次的少数民族女童班改为一年一招,每届两个班,每班60人,招收来自融水各乡镇的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贫困女生。

曾经,“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陋习深深刻印在众多融水大山群众的观念里。在女童班创立之初,很多家长拒绝送孩子上学。首迎东和学校老师们走家串户,到学生家中劝说,说服家长改变观念。

15年前进入女童班的何巧玲现在已是防城港市的一名公务员。“以前家庭经济很困难,实在没办法让孩子读书了。后来首校长来家访了解情况,学校还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孩子才能有机会继续念书。”回忆起首迎东当年登门劝说的情形,何巧玲父亲何延松一直心怀感激。

女童班学生心怀梦想,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内心都有着不小的压力。为了让孩子们能安心读书,首迎东不仅自己捐资捐物,还带动身边人,联系爱心团体一起为孩子们的梦想保驾护航。“我们多方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让女孩子们免除了后顾之忧。”首迎东表示。

如今,少数民族女童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组织长期为女童班学生提供帮助。女童班的每名学生每年都可获得爱心团体资助的1000元生活补助。女童班的学生们以耀眼的成绩回报母校。2019年全县中考A+等级共93人,其中女童班26人,超过1/4。

因为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女童班学生学习特别拼,但首迎东还希望她们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除了国家课程外,学校给女童班安排了苗绣课、山歌课、芦笙课等,让女童在学好规定课程的基础上,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培养女性的秀美气质。

从女童班走出去的学生,有的大学毕业之后又回到了学校任教。梁秋兰是该校07级第四届扶幼女子班的学生,她大学毕业后到母校女童班任教。“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爱的接力棒已经在学生的手上传递。“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做好民族教育工作,让更多山区的儿童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插上理想的翅膀走出大山。”首迎东说。

新闻推荐

老报人新思想 激发传统媒体新活力 访广西首届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中林

陈中林(中)在晚报品牌活动“万人交友”现场布置采访工作。陈中林为晚报小记者颁奖陈中林参加在柳州日报社紫荆花书院举行的...

融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融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