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幸福”温暖了人生 柳州市三对志愿者“夫妻档”的故事
黎明啟帮老伴文武刚整理帽子王连东与妻子潘燕芬一起整理应急救援服吴坤(左一)与韦柳青(左三)运送抗疫慰问物资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
最美“志愿红”,美在大爱无私,亦美在小家圆满。
在龙城实名注册的85.8万志愿者中,涌现出不少志愿服务的“夫妻档”:他们或因志愿服务结缘,在茫茫人海中寻到毕生知己;或夫妻携手,将一腔热血都投入志愿服务事业;或彼此为伴,在服务他人中获得温暖与快乐。
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生活态度,更把夫妻间的“小日子”,连接上服务社会的“大主题”。
银发“夫妻档”:“他在,我就在”
文武刚、黎明啟夫妇同一年出生,今年67岁。夫妻俩于2017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至今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均已超过1900小时。
12月4日上午9时许,文武刚和黎明啟来到龙潭公园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进行志愿服务。冒着凛冽的寒风,夫妻俩手持钳子和塑料袋,一边走一边捡起地上的烟头、纸屑。“公园里空气特别好,别人早早来散步锻炼,我们一边散步一边捡一些垃圾,也相当于锻炼了!”黎明啟笑着说。
文武刚说,有时赶上节假日的大型活动,公园里人山人海,遗留下来的垃圾也会比较多。“那时候我们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忙个不停,捡到最后握着钳子的手都酸痛不已。”尽管如此,夫妻俩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却始终高涨,他们说,帮助别人时只要得到一句“谢谢”,心里就会感觉十分舒畅。
文武刚和妻子退休后一起加入了志愿服务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柳州市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在柳江区、学院路等地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夫妻俩在柳南区“三无”小区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
一起出门,一起吃饭,一起旅游,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结发40年,这对银发夫妻在陪伴彼此的同时,也温暖了他人。“他走到哪,我就跟到哪,两人做个伴。”黎明啟羞涩一笑说。文武刚却打趣道:“她方向感不好,经常不认识路,所以我到哪都得带着她!”
中年“夫妻档”:携手抗疫 并肩救援
王连东和潘燕芬是一对把志愿服务当成共同事业的“夫妻档”。丈夫王连东于2013年成为市红十字会志愿者,2017年创办柳州市应急志愿者协会并担任会长。妻子潘燕芬原本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退休后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
疫情期间,王连东和潘燕芬一起投身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们穿着薄薄的一层防护服,背着沉重的消杀设备,连续6天到鱼峰区元江社区、柳南区永前西社区等社区进行消杀作业,还积极帮助志愿者搭建救灾帐篷、在“三无”小区值守卡点、搬运物资等。
通过学习,王连东夫妇都获得了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注册师资和柳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利用专业知识在公园、社区、学校等组织及参加防溺水应急救护公益培训近200场,向市民群众、学生传递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连续2年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各乡镇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受益学生一万多人。
有人问王连东,“你们俩都有自己的工资和退休金,平时大可以一起出去旅游,何必那么辛苦?”他摇摇头说:“志愿服务是我们共同选择的事业,不为金钱,只希望尽可能帮助他人,为社会做一些贡献。”潘燕芬则坦然道:“我只是把退休后用于跳舞、喝茶的时间,用在了志愿服务上,感觉人生更有意义。”
青年“夫妻档”:志愿服务让我们相识相爱
市默默善行志愿者协会的韦柳青和吴坤因为志愿服务结缘。今年3月,他俩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韦柳青于2015年加入默默善行志愿者协会,协会的志愿服务项目都有她积极奔走的身影。2019年,吴坤加入同一协会,参加到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等地发放温暖包的活动。活动中,吴坤与韦柳青慢慢熟悉起来,相同的人生理想,让这对热爱公益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在抗疫过程中,这对年轻的“夫妻档”一起将医用防护物品和慰问物资运送到抗疫一线单位。“虽说有时候挺累的,但看到柳青那么执著付出,我也被她感动了,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愿意用一生来从事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吴坤说。
本报记者 谢耘 黄蕊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多条腿走路 致富奔小康 融水镇新安村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侧记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新安村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本村旅游产业、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积极探索资产盘活、土...
融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融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