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传承中医文化 访市中医医院综合骨科主任杨学义
杨学义给患者看诊
面对骨科疾病,他既能拿手术刀,又能拿“针”,中医西医两手抓。从医25年,他坚守“做仁医、行仁术、有仁心”的信条,成为市中医医院的“名中医”,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他大力传承中医文化,使该科室别具中医特色。他就是该院综合骨科主任杨学义。
中医治疗缓解患者病痛
杨学义热爱中医,是从接触医学的那一天开始的。虽然选择了骨科,但他从未停止对中医的学习。从医中,杨学义发现针灸对骨科常见病的治疗效果很好,患者不用动手术,通过中医进行保守治疗,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他潜心钻研,在中医领域越扎越深。
该院综合骨科成立后,杨学义致力发展中医文化。他的书桌上,摆放着中医经典书籍;他每天带在身上的,是各种各样的“针”。他用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8月13日,一名男患者慕名来到综合骨科,找杨学义就诊。该患者称,站久了屁股特别胀痛,这毛病已经5年了,看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杨学义拿出装在白大褂里的一次性刃针,在患者腰间仔细按压穴位,然后施针。施针结束,患者顿时觉得胀痛感有所缓解。“扎针只有扎对了穴位才会有疗效。”他叮嘱患者,扎针后观察一周,可随时来复诊。
当天,科室还收到一封感谢信。原来,患者伍女士在运动时不慎摔伤左手,导致手腕两根骨头折断,其中一根骨头移位。本以为要做手术,但医生通过中医手法,仅10分钟就完成了复位,她的左手立马能活动了。经拍片,复位效果很好,她对此甚是感谢。
“有患者是驼着背走进来,直着腰杆走出去;有患者被病痛折磨多年,中医治疗一周后就好了。”杨学义说,这就是中医的魅力。
传承中医文化要沉下去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杨学义决定走进大山,让中医惠及更多基层百姓。今年8月初,杨学义到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坐诊,遇到患有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的患者,他都用中医进行治疗,患者连连惊叹,称这是“神奇疗法”。为让更多患者受益,他坚持每周一都驱车下乡,在基层发挥中医优势。
“中医,讲究的是人文内涵。”杨学义说,因为中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密。把脉时,医生和患者的手一接触,通过手的温度传递的是一种温情;煎中药,需要时间和耐心,体现的是对患者的照顾。杨学义把这种人文关怀融入每次看诊中,让患者倍感暖心。他是贵州人,来柳后就学会了柳州话,经常和病人唠家常。有患者说,走进杨学义的诊室,就像走进邻居家。
要传承中医,也要培养人才、培养团队。杨学义通过传帮带,在科室形成浓厚的学习中医氛围,每日诵读经典,每周进行学术研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在杨学义的带领下,综合骨科的中医治疗有了大步提升。此外,杨学义在下乡行医中,也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医药文化,向当地医生讲解中医知识,把中医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杨学义会继续“扎”下去、沉下去,在骨科疾病中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用心医治好每一名患者。(范桢)
新闻推荐
慰问现场7月29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融水苗族自治县慰问团走访慰问部分驻边防海岛现役官兵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代表,为他...
融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水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