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在县城安家

广西日报 2020-06-19 06:52 大字

本报记者覃伟立

长3米、宽3米,四周竖起2米多高的木头,打上横条,铺上树皮钉稳——这是墙;顶部架上木条格,铺上树皮钉稳——这是屋顶。

在这样的“房子”里,梁明文夫妻和1岁多的孩子,住了两年多。

6月18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85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楼房里,梁明文向“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批第二组采访团的记者们,叙述起老家四荣乡保合村里洞屯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不胜感慨。

新家客厅阳台上,摆着一个树根茶台,旁边种着3盆兰花和1盆罗汉松。“以前9平方米的‘房子’里,摆下一张床基本就满了。”梁明文说,“刮风下雨天,真怕‘房子’被吹倒;打雷的时候,又怕被雷劈中。”

梁明文一家三兄弟,未结婚前和父母住在山上老旧的木房里。2006年梁明文结婚,房子住不下,要分家,梁明文想盖新房,但没钱,便在山下用木头“钉”了一座“新房”。第二年,孩子出生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如今,孩子已经13岁了,正在上初一,有了一间自己的房间、一张舒适的床、一张书桌,书桌上摆着一把吉他。

“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吃药打针。有时候没钱了,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但借多了,他们也没有了,大家都穷,只能让孩子硬熬过来。”说到这里,这名个头不高的精瘦汉子,情绪有些激动。

种下的杉木,要十几年才成材。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的梦想是有一天不再愁没有钱,娃崽生病能看上病,在家里不被黑蚂蚁咬。”梁明文说。

夫妻俩带着1岁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到外面寻找能让梦想安家的地方。

在融水县城,在柳州市……梁明文夫妻辗转多地,带着孩子租房住,在工地上打工,在工厂里干活,用勤劳向贫穷挑战。“在木材加工厂打工的时候,要扛50多公斤的木头,下班后感觉腰都要断了。”梁明文说。

现在扛桶装纯净水上6楼,对于梁明文来说很轻松。在新家苗家小镇,梁明文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店面,专卖桶装纯净水和农家酿的米酒。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梁明文就送货上门。一口气就把一大桶水从楼底扛到最高层6楼。“有了这个门面,生活费基本有了着落。”梁明文说,“平时县城里有零工,我就出去做,门面给老婆管,她也能扛重的东西。”

2016年,梁明文一家脱了贫。2018年初又搬进苗家小镇新房,次年他的第二个小孩出生。“我们只用交1万块钱,就住上新房了,买家具,安装厨房等等,也只花了差不多1万元。”

苗家小镇是融水3个各类配套设施齐全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小区之一,2017年建成,共有32栋1668套安置房,安置了来自全县20个乡镇共16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670人,入住率100%。另外两个安置小区是苗美家园社区和铁坑小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融水列入国家统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12个,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万多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1.8%。其中,县城设3个点,安置3159户1.28万多人,占94%;乡村设9个点,安置184户818人,占5.6%。

新闻推荐

好险! 一家六口撤离十余分钟 三层楼房在洪水中倒塌

视频截图记者叶露婷晚报讯昨日,几段不同视角的视频在市民朋友圈疯转,一栋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贝江流域旁边的民房倒塌,并整体...

融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