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老四的“绿色”致富梦
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振民村村民们在加工厂加工茶叶。韦老四与妻子在收村民们采摘下来的鲜茶叶。抵达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卖茶点后,韦老四背着一袋袋茶叶进卖场做准备工作。韦老四与前来收茶叶的茶商交流,贩卖茶叶。韦老四将收来的鲜茶叶倒入容器内。韦老四指导茶农采茶。韦老四与茶农走在田间,交流相关问题。采茶之余,茶农在茶园里拍照,绿色的茶叶前是茶农们开心的笑容。韦老四与茶农们在一起。
编者按
从2019年2月27日本报推出“决胜2020——脱贫进行时”影像报告至今已一年多时间,我们持续对三江县燕查村、融安县古兰村、融水县高武村、柳江区老乡家园4个点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
从本期开始,我们除了继续关注以上4个点的脱贫攻坚工作外,还将拓宽范围,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全市10个县区中“我们村里的脱贫故事”,介绍好经验、好做法,讲讲平凡又感人的故事,推动决战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
故事背景: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振民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共1000多户4200多人,其中苗族同胞人数占到总人数的99%。茶叶产业是该村的传统产业,但过去因为茶叶产量低、收益少,茶园均被丢荒,自从村民韦老四回乡创业后,茶叶身价大涨,成为村民手中的“香饽饽”。孰能料想,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韦老四居然有这种致富本领,让村民脱贫路上茶叶飘香。
本期主角:韦老四(振民村村民)
出场人物:石梅花(韦老四的妻子)、石云咪(振民村村民)
3月22日凌晨3时许,融水县红水乡振民村村民还在香甜美梦中,韦老四却捧起连夜赶制的茶叶细细端详,随即心中大悦,嘴角弯弯,笑着说道:“这批茶定能卖个好价钱!”一刻不敢懈怠,韦老四在妻子石梅花的帮助下将100公斤茶叶装上卡车,拉着记者一同赶往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春茶早市。
“茶叶娇贵得很,一天一个价,若不及时制作、销售将会损失惨重。”即使一夜未眠,山路崎岖,道路颠簸,韦老四仍然精神奕奕。他说,再苦也不怕,只要能赚钱就会有盼头,而这个朴实的想法也是支持他创业脱贫的原动力。
韦老四曾是贫困户,12岁辍学后给别人放过牛,做过建筑工,当过包工头;创业时养过猪,喂过鸭,卖过牛,但收入依旧微薄,负债连连。“创业100次,起码失败了99次,于是我决定回家乡发展茶叶产业。”韦老四回忆过往经历,小眼睛眯成一条缝,似是思考又似咀嚼苦楚。
2015年,韦老四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购置二手茶叶加工机械后才勉强将茶厂开了起来,自此,每年茶季就是他和妻子最忙碌的时候,下午4时至晚上9时收购茶叶,晚上9时至次日凌晨3时许制作茶叶,凌晨4时前往三江销售茶叶,早上8时又要到不同村屯收购茶叶,当他返回家里时已是下午3时许。
“每天都是照着这个时间点做事都习惯了,妻子每天还能勉强睡2小时,我是困了就趴在车里,最多睡20分钟。”在与茶相伴的日子里,飘香的茶叶从此成了韦老四的“闹钟”和精神食粮。
茶叶是有灵性的,不仅需要优质的土壤、气候与水质,加工技巧也十分讲究,这可难倒了大字不识几个的韦老四。他看不懂书就跑到茶市里找老师傅学技术;不会操作就拿着低工资去茶厂打工“偷师”;遇到难题就厚着脸皮看茶师制茶,再反复琢磨其中诀窍。
“制茶工艺很讲究,比如委(萎)调温度要调试精准,风(烘)干湿度要掌握好。”韦老四一边用夹着苗语的蹩脚普通话告诉记者茶叶制作工序,一边用笔写下茶叶制作的步骤,尽管有错别字,但他认真的劲儿让周围人不敢笑出声。他说:“就是因为以前制茶不小心打了瞌睡,价值1.2万元的茶叶最后只卖出了300块钱。”从此,韦老四制茶再也没睡过觉。
茶叶品质有了保障,销售却成了难题。振民村到三江要花3个多小时,而创业初期韦老四又买不起汽车。为了将茶叶第一时间销售出去,他常常是通宵制作茶叶后,坐班车赶往三江,凌晨又背着茶叶去卖。“当时高速公路没通车,山路难走。司机见我一个人背着几百斤的茶叶就要和我算人头,一袋茶叶要买一张车票。”韦老四好笑又好气地说。
谈笑间天空渐渐明亮,上午6时许记者与韦老四一起到了三江茶市。还未站定,茶商就蜂拥而至,韦老四带来的4袋茶叶不到一分钟时间就卖出了3袋。此时,韦老四的眼睛再次眯成一条缝,脸上笑开了花。
苦茶入喉会回甘,像韦老四的生活,他用勤劳的双手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并于2016年成功脱贫摘帽,但望着村里的茶园,韦老四却忧心忡忡。原来,村里被丢荒的土地越来越多,全村茶叶种植面积由高峰时的1500多亩锐减到800余亩。
“茶叶产业绝不能丢!”韦老四说话间,两个腮帮子胀鼓鼓,让他本来不大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不会说但会干的韦老四于是自掏腰包买了肥料送到村民手中,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统一回收村民种植的茶叶。在村民遇到种植难题时,总能看到韦老四教学的身影;在村民制茶时,也总能看到他倾囊相授;当村民的茶叶滞销时,他又总是挺身而出,为村民冲锋在前开拓市场。
如今,经过一户户动员、一个个帮扶,振民村的茶叶又恢复到1200多亩,茶园重新披上了绿装,而在韦老四的带领下,村里100多户村民每年可增收60多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发展茶叶5000亩。
“别看韦老四个小,但脑子灵得很,多亏有他我们每年依靠茶叶可增收1000多元。”村民石云咪的一席话逗得身旁的韦老四哈哈大笑,眼睛再次眯成了缝,但这一次眼里发着光,他告诉记者,他会继续带领群众发展茶叶产业,做大增量,做强品牌,即使以后他干不动了,还有儿子、孙子接着干。
本报记者 覃珩 覃科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养殖户在喂鸽子展示养殖的鸽子收获的鸽子蛋驻村工作队员查看养殖情况。3月9日,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罗龙村现代特色农业鸽...
融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融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