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助学扶智 点亮孩子心中希望 70岁老党员黄富荣助学14年,走遍北部三县,为受助者和资助者搭起一座助学的桥梁
2006年黄富荣与7名贫困学子合影。2012年9月,黄富荣(右一)及夫人在融水白云乡家访,与学生小范合影。2015年3月13日,黄富荣(前二排左三)在融水捐资助学座谈会合影。2016年2月26日,黄富荣(左二)在融安高中捐资助学,与学生交流。今年10月26日,黄富荣再次到融水中学助学,学生与他合影。(李兆忠提供)甲朵村付培屯的贾习花,是该屯第一个女高中生。贾习花到医院看望并照顾黄富荣(邹振远 摄)
记者 雷媛媛
“同学们,黄伯伯我……以后可能不能来……看大家了,希望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考取……好的成绩,报答……资助你们的……叔叔阿姨……”10月26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2019年秋季学期助学现场,虚弱的黄富荣断断续续地鼓励台下受资助的学子们。
台下的同学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黄伯伯瘦了,可能生病了。”这仿佛告别的话语,令台下的同学们忍不住啜泣。她们对这位帮助她们走出大山、实现求学梦的黄伯伯有诸多不舍,而黄富荣又何尝不是呢?
从2005年开始,黄富荣在北部三县的村寨乡间助学路上已经默默无闻地走过了14个年头。这位70岁老党员情系山区,坚持不懈助学扶智,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感召着社会、爱心企业,点亮了偏远山区学子们心中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光亮和希望。
1
坚定:她们要读书才能脱困
近日,黄富荣肺部感染,再次住进了医院。他已无法行走,只能卧床。女儿黄慧扶着父亲起来喝水,贾习花在一旁帮忙,“慧姐,你递张纸巾给我。”接过纸巾,她小心翼翼地擦掉滴在黄富荣嘴角和衣服上的水。外人误以为贾习花也是他的女儿,而在贾习花心里,早已把他当父亲。
贾习花是黄富荣2005年开始助学行动时资助的第一批融水县学子之一,如今已在柳州成家立业。
黄富荣是南方电网广西柳州供电局一名退休职工,2005年,他退居二线,担任柳州市电气行业协会秘书长。空余时间多了,他常往县里的供电所跑。有一次,融水县一个供电所职工跟他聊起家事,提到村里很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因贫困失学。他当即做了决定,助学!
2005年夏季,他以协会名义发起贫困山区女童的助学行动,计划在融水中学找3名融水洞头乡籍的少数民族女学生给予资助。学校查了半天,只有3名洞头乡来的女学生。一个乡这么多人,只有3名女孩读高中!黄富荣感到难以置信。
几日后,他带着协会的人进洞头乡,到3名女生家家访。“我们吃过午饭进洞头,直到天黑才到乡里。”车子进不去村屯,他们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学生家中。一路上荒凉破旧的村落景象,大山少数民族同胞穷困的生活令人心酸。首次家访让他印象深刻,更加坚定了助学的决心。
“女孩一定要读书,才有出路。”他理解的“出路”不仅是考取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影响教育下一代。他说,女孩们读书有文化,才能改变落后观念,即便以后回去嫁人生子,当了母亲也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代代传下去,才能摆脱家庭的贫困。
当年,协会最终选定了6名首批在读的贫困中学女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1200元,帮助他们完成中学学业。黄富荣认助了贾习花,直到她考上大专。
2
坚持:14年助千名女童求学
黄富荣家里,有一本相册和一叠厚厚的助学资料,记录了他带领行业协会以及爱心企业、人士从2005年至今的助学行动。
“第一年资助了6名女学生,第三年资助人数增加了3倍,后来身边的朋友晓得后,主动要求加入,参与资助的人员队伍不断扩大。”黄富荣非常高兴,说明他们的资助模式得到大家的认可。10多年来,他们的助学行动坚持一对一定点资助,与每名受助学生签订资助协议,明确资助款用于学业。每个学期,他都带领捐助者亲自把钱送到学生手中,“捐助款一定用于读书,只要她们愿意读,哪怕是复读,我们都愿意支持。”
为了确保贫困生的真实性,对学校或者当地乡镇推荐的贫困生,无论路途多远,黄富荣必定要一家家去走访。14年,他翻山越岭、走村串寨,深入贫困学生家中走访调查。融水中学党总支书记李兆忠有一次跟黄富荣去贫困学生家家访,“走路就差不多走了两个多小时,他对屯里的情况比我这个当地人还了解,村民也是跟他像亲戚一样熟。”李兆忠钦佩他对助学严谨、认真、坚持不懈的态度。
在他的感召下,柳州、南宁、浙江、广东、南京、天津、上海等多地的社会组织、企业家、公务员等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助学行动。助学对象从最初的6人到今年的168人,14年来累计筹集助学款约185万元,帮助贫困学生1372人次。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身资源,联系行业组织帮助洞头中学修缮校舍、给予受灾学生家庭赈灾救助。
2010年,柳州日报社举办首届“慈善人物”评选活动,黄富荣所在的电气行业协会获得了慈善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上,他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14年,相册照片里的学子换了一批又一批,黄富荣的黑发染上白霜,他依旧走在助学的路上。
3
坚守:割舍不下的助学情
10月26日那天,是李兆忠今年第二次见到黄富荣,这回相见让李兆忠多了一份担忧。“我看他瘦了好多,问他是不是生病了,他只说身体不舒服。”李兆忠不放心,又私下问了与他同行的资助人,才知道他病得这么重。“他从来不跟我们讲,他是这么好一个人,怎么会……”说到此,李兆忠忍不住心酸哽咽。他2004年到该校任教,见证了黄富荣14年来带领资助人在该校的助学历程。
2017年底,黄富荣确诊患上肺癌,当时他连家人都瞒着。患病两年多来,他拖着病体一直坚持到北部三县开展助学,外人几乎不知道他生病。直到今年7月,他症状加重,呼吸困难,到南宁进行治疗。殊不知就在助学仪式的前两天,他还在南宁的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结束第二天,他就不顾家人反对匆忙赶回柳州,跟着广东的爱心企业家去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县发放助学款,“人家好不容易从广东来一趟,我们不能辜负人家的期望。”
“他讲一句话要喘好久,走路都走不稳,我好怕他这次下去就回不来了。”黄富荣的老伴张炳芳说,丈夫是一个认真、执著的人,认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坚持到底,“他总说,既然时间不多了,那就更要抓紧时间去做。”她犹记2010年春节前夕,因天气寒冷,进融水洞头乡的路封了。到大年初四,得知天晴道路解封,黄富荣提出马上要进村去给一个高三学生送资助款。张炳芳担心路不好走,劝他过完年再去。但黄富荣坚持要去,理由是春节收假后,学生要马上返校复习,他担心学生学费、生活费没着落。张炳芳心软了,便带着3岁的小外孙跟着他一起下乡去送资助款。
助学对黄富荣而言除了责任,还有信任和嘱托。“我出不了多少钱,人家出钱我就出力,是应该的。”他认真收集好每一份贫困生协议书,记录每一位捐助者和对应的受助者,并及时将受助者学业和家庭情况反馈给资助者,在受助者和资助者之间搭起一座助学的桥梁。
多年来,他还带着全家人一起参与助学行动。女儿黄慧说,2006年,她还在上学,父亲就曾多次带她去北部三县,看望那些与她年龄相仿的贫困女孩。“他以前带我去,现在还带着我的两个孩子一起去,我们一家都深受我爸的影响。”在父亲的带动下,黄慧也在自己的圈子发起了公益行动,经常和朋友们到贫困地区捐资助学。“助学是爸爸的心愿,他现在去不了,我会替他去做。”
4
坚信:
学子们祝“黄伯伯”早日康复
14年来,黄富荣与资助学生及其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子们视他为敬重的长辈,亲切地称呼他为“黄伯伯”。
“是黄伯伯帮了我,是他带领我们一家走出了大山。”贾习花年幼时父亲外出务工,再也没有回来过,母亲独自抚养她和弟弟。2005年,她考上县中,却因家庭贫困差点错失升学机会。黄富荣他们的到来,帮她重燃求学的希望。随后,黄富荣一直资助她到柳州上大学,在她上大学时帮她找兼职,教会她生存的本领。她说,比起钱财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黄富荣给予她精神上鼓舞和支持,弥补了她缺失的父爱。14年来,贾习花与黄富荣一家成了亲人,只要有空,她就带上孩子去看望黄富荣、张炳芳。
可是,她最信任的黄伯伯这次却“骗”了她,没有及时告诉她他的身体情况,直到他发病去南宁治疗,她才知道黄伯伯得了这么严重的病。“他原来那么精神,说话很大声,现在却瘦了很多,说话都没力气了。”黄富荣虚弱的样子,让贾习花心疼不已,她不敢在他面前红眼,便偷偷躲到病房外抹泪。
梁淑娟也是首批获助的女孩之一,这几天只要有空她就到医院看望黄富荣。许多受助学子听闻黄富荣生病住院,都主动到医院探望。放置在病床旁的手机,不断响起微信提示音,不能赶来的学子们给他发来慰问短信:“黄伯伯,您身体好些了吗?现在没空回去看看您,您要快点好起来!”“黄伯伯,您那么好的人老天怎么舍得带您走,您一定可以长命百岁的,请您也一定要相信自己,您可以的。您一定要好好的,等我回去看望您。”
接受资助的融水中学在读学生梁秋兰最终还是知晓了黄富荣的病情,11月27日,她发来慰问信息:“黄伯伯,我刚得知您生病的消息,真的很抱歉,平时也很少发消息问候您,希望您好好休息,祝您早日康复!”
黄富荣躺在病床上,努力抬起手,一一回复了“谢谢关心”。学子们的慰问和关心让他宽慰:“只要她们安康幸福,我就安心了。”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覃珩、通讯员韦鼎标)秀美融水芦笙响,风情苗山舞翩翩。11月23日,第十九届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开幕式暨非物...
融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